【禁聞】外媒:中共欲主導資本市場 西方或斷投資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6月21日訊】中共近年來嚴格監管,並限制互聯網公司在海外上市,同時卻引導眾多企業,進行公開募資。外媒分析,北京正試圖打造為其「政策目標」服務的國內資本市場,這種做法可能會迫使西方最終切斷對華投資。

過去一年多,中共以保護國家安全和隱私等理由,對互聯網和相關科技公司大力整頓監管,使得他們的市值嚴重縮水,投資人蒙受巨大損失。

近期北京多次釋放信號重振民營科技企業信心,但外界普遍認為,中共的態度仍高度不確定。

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卡普里(Alex Capri)對美國之音表示,這类科技民企的發展空間,完全取決於是否符合中共對經濟運行、數據收集等的總體战略。

英國《金融時報》6月13日的文章,從另一角度呼應了這個觀察。

報導稱,面对西方社會的圍堵,對中共而言,高科技創新是發展國防的核心,芯片、量子計算等產業更為重要,而不是民營互聯網平台。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表示,中共以「軍民融合」為手段,要求民用技術必須為軍隊服務。互聯網平台背後賴以運作的硬件結構,才是最終目標。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上游的這些結構發展好了,後面這些就是網絡的那個運用,才有辦法讓它擁有真正的自主權。那在這個半導體,還有就是射頻,還有就是這個伺服器,這個三大技術全都是可以從軍工業裡面去應用的。所以我想他現在就是集中資源辦大事,就是先把這些核心的硬件以軍事工業來帶。」

報導說,中共將市場資金大量注入國防核心科技公司,引導資本市場為它的政策服務。

投資數據庫公司Preqin統計顯示,以中國投資為主的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集資,中共主導基金所占份額已經超過1/3,是習近平上台前的十幾倍。

諮詢公司貝恩估計,在去年,以投資中國為導向的國內外基金募集超過 860 億美元,約40% 流向了中共主導的基金。

《金融時報》指,這些基金既要推進中共的政策目標,又要實現投資回報, 最終目的是在戰略領域發展出新一代的國有龍頭企業。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中共一直都是這樣做,它其實在所有能夠控制的領域,它都是搞這種國家隊的。我們知道就是有國有企業啊、國營企業。中共它自己迷信於自己的那個舉國體制,它認為可以通過調動這種官僚、資金和力量很快的形成拳頭型的優勢。」

這種政府主導型基金效率低下的弊端,近年來也不断顯露。

紫光集團曾經在半導體領域頻頻大手筆併購,還放話要買下台積電、美光,燒完幾千億人民幣後,在去年宣布破產重整。

號稱投資過千億的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也已經在2021年初和2020年中宣布破產,最後連一片芯片也沒生產出來。

報導說,中共在限制互聯網公司海外上市的同時,卻有意引導更多戰略性產業進行IPO,包括電動汽車、生物技術、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高端設備製造。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數據顯示,2020年,這類公司上市首次占到中國股權融資總額的一半以上,去年更是籌集了創紀錄的7350億元人民幣。

報導還說,如果北京以綁定目標的方式重塑中國資本市場,西方最終可能會決定切斷投資。

蘇紫雲認為,除了切斷投資,西方國家還需要從貿易和技術控制著手。

蘇紫雲:「從那個貿易的那個管制去限縮中共可能會獲得其他的那個資金的來源。第二個就是說對於敏感科技公司或者是這個外資投資中國的這個科技產業,就是可能會做比較嚴格的審查,避免說資金流入中國(中共)的目標軍工企業,變相協助中共發展。」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正在推進立法,篩查對中共等敵對國家的投資,包括涉及知識產權轉讓的交易,風投和私募股權交易等出資。

編輯/李明飛 採訪/易如 後製/王明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