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陽節 涵容什麼文化意蘊?

【中華文化300問】作者:容乃加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3日訊】「重陽節」,在中華文化中一直是個生命意味深長又特色鮮明的節日。重陽節是黃曆的九月九日,日、月皆逢九,兩陽相重,故名「重九」、「重陽」,在民俗中稱為「重陽節」,也簡稱「重節」。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重陽節,反映天人合一文化的內涵。

九九重陽節在中華文化文化中凝聚了哪些文化、民俗意涵特色呢?

一、九九陽極之數,宜長宜久的嘉節:

在《易經》之數中,九是陽極之數,又諧音為「久」。換言之,九九意為長長久久,就是長壽的象徵。故而自古以來以這一天在民俗中也成了「老人節」、「敬老節」。西漢的《西京雜記》記載相關的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

二、九九日月並陽,步步登高嘉節:

重陽日是步步登高的好時辰。從節氣來看,重陽多落在秋高氣爽的深秋,過了這一天就準備迎寒了,最佳秋色在九九重陽,因而這一天是登高的嘉(善)節。古人利用此日,舉行宴饗高會。南朝梁《荊楚歲時記》也記載:「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南朝)宋未改。」

三國時代,魏文帝曹丕在重陽日給好友、重臣鍾繇寫信,表示九月九日盛大聚會的雅興:「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九日與鍾繇書》)

唐代很重視重陽節,皇室賜宴、放假。長安曲水宴一在春天的上巳節舉行,另一就是秋天的重陽節。文武百官放假,自選勝地去旅遊,登高聚宴。

飲宴中的名物「重陽糕」,南宋民俗志《夢粱錄》有記載了:「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麵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飣,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王府、貴家以糕相贈。」糕與高諧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義。

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一到九月九日慶賀重陽嘉節,有出城登高的,有在風景名勝處作詩、飲酒、烤肉、吃糕的,也有望海、賽馬的。集合各朝代歡慶重陽的大成,宜文宜武各取所愛,真是颯爽金秋之快事。

三、九九之數陽極之數,禍福相倚之變兆:

天地間陰陽消長的關係是「變易」的,但是陰陽相倚的道理是「不易」的。《易經》曉諭人,物極必反,禍福相倚,災難可能在歡慶中忽然而至,所以也有「陽九之厄」的說法!過了九九重陽,一年金秋亮麗也走到盡頭了,金黃轉成蕭颯,陽盛轉入衰落,陽消陰長更加明顯快速。這一天給人禍福相倚的警惕。

民間普遍以菊花、茱萸入酒做成飲品,以辟邪、延壽,寓意消陽九之厄。如《夢梁錄》記載,「辟邪翁」茱萸和「延壽客」菊花,都是消「陽九之厄」的吉祥物。

四、九九重陽是辟惡疫之日:

九九重陽辟惡疫的做法,從西漢就有了。《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就是辟惡疫的一種做法。

在民俗中,重九有防疫節的歷史典故。南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相傳東漢時,豫州汝南(今河南汝南縣)地方有個叫桓景的慕道之人,跟隨方士費長房遊學求道多年。有一年晚秋時節,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汝南會遭瘟疫的災厄。費長房事先教他辟災的方法。

桓景牢記費長房所授之法,他事先準備好茱萸囊和菊花酒。到了九月九日大清早,他將茱萸囊給家人鄉人戴上,領著他們登高避禍。到了太陽下山才回家,發現家禽、家畜果然都暴死。據說,重陽佩茱萸登高避疫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了。

五、天人合一重陽日 識仙緣尋真鄉:

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屈原在《遠遊》篇中探索「重陽」。屈原所指的「重陽」是清澈的天宇,是神仙之鄉。古人有一說,天有九重,故而以「重陽」代指天。屈原遠遊賦吟:「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星名,太白星)而觀清都。」就是上了天境,去尋訪莊嚴美好的神仙殿堂。

相傳九月九日這一天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乘龍升天之日,而著名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也是在九月九日這天升天成仙。這樣的歷史與人物交織的圖像,凸顯了九月九日這一天的非凡意義,直接指向生命的探索。代代重陽,年年九九辰,一直在提醒人生命的深處記憶:怎樣才能返本歸真,脫去塵俗的拘絆,回到生命原鄉最美好的境界?

綜合說來,九月九日重陽節,在中華文化中除了《易經》的生命哲學的含意、民俗的含意,還有修道成仙的修煉文化的典故,指向生命為何而來的追尋。這個節日意義,實在深厚悠遠。@*#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樂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