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不一定是關節炎?有1症狀恐是腱鞘巨細胞瘤

文/穆簡

Facebook

膝蓋總是疼痛、腫脹,不一定是膝關節炎,可能是腱鞘巨細胞瘤。

腱鞘巨細胞瘤常被誤認為關節炎 反覆腫脹要警惕

一位60歲的女性,年輕時膝關節受傷,此後膝蓋一直持續腫痛,以為患上關節炎,結果治療幾十年也沒有起色。直到有一段時間,她的膝蓋出現嚴重的腫脹,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腱鞘巨細胞瘤已經遍布膝部血管,甚至侵蝕到骨頭。

腱鞘巨細胞瘤(TGCT,又稱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通常長在膝蓋,是膝蓋滑囊發炎、增生,引起的良性腫瘤。

腱鞘巨細胞瘤(TGCT,又稱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如果長在關節內則治療難度大。(健康1+1/大紀元)

「一般來說,腱鞘巨細胞瘤從出現症狀到被醫師診斷出來,平均要兩年。」台北榮民總醫院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吳博貴說。因為它的症狀表現為膝蓋疼痛、腫脹和無力,很容易被誤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或者運動傷害。很多患者是長期治不好,膝蓋腫脹越來越厲害,到醫院抽關節液,發現抽出的是血紅色的液體,才得以確診。

要判斷膝蓋痛是單純的受傷、關節炎還是腱鞘巨細胞瘤,有一個明顯的區分特徵,就是膝蓋是否持續腫脹。「腱鞘巨細胞瘤是不大會消腫的」,吳博貴說,「它消掉一些,可是馬上又腫起來。」所以如果反覆腫脹持續幾個月,就要警惕。

腱鞘巨細胞瘤的病因與受傷、刺激或基因有關。美國著名骨科腫瘤專家、外科教授布萊克曼(Dr. Richard Blackman)指出,腫瘤如果長在關節外,相對容易治療;但如果長在關節內,就會對關節產生嚴重的腐蝕性和破壞性。

治療腱鞘巨細胞瘤 以手術為主

治療腱鞘巨細胞瘤,最重要的方法是手術。通過手術,可以把膝關節內的腫瘤清除乾淨。

但腫瘤如果瀰漫範圍廣,甚至黏住軟骨、韌帶、神經和血管,切除就較困難,需要小心剝離。而且這種情況容易復發。因此,在手術後可能需要通過局部低劑量放射治療,進一步清理腫瘤,降低復發機率。

極少數的腱鞘巨細胞瘤會發展為惡性腫瘤。惡性腫瘤也可通過手術切除,但腫瘤若吞噬、破壞了腿部的神經、血管功能,可能要考慮截肢。

4種運動 保養、復健膝關節

通過復健運動,腱鞘巨細胞瘤的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復關節功能。手術後的三個月是復健黃金期。

動作一:壓腳運動

腱鞘巨細胞瘤膝關節復健動作一。(健康1+1/大紀元)

1. 臀部坐椅子前半,地板上鋪一塊毛巾,將手術一側的腳踏在毛巾上。

2. 對側腳的腳跟放在手術一側腳外踝的前方。

3. 對側腳出力,將手術一側的腿用力向內彎至最緊,然後壓住5秒鐘。再慢慢鬆開。

動作二:拉腿運動

腱鞘巨細胞瘤膝關節復健動作二。(健康1+1/大紀元)

1. 坐姿,兩腿前伸,將毛巾套在一隻腳的腳跟處,用雙手的力量拉著毛巾將膝蓋彎曲。

2. 彎曲到最緊時,維持10秒鐘。然後慢慢伸直。

動作三:躺姿抬腿運動

腱鞘巨細胞瘤膝關節復健動作三。(健康1+1/大紀元)

1. 一條腿膝蓋伸直,腳尖翹起,然後慢慢抬起。

2. 抬到最高點時,維持3秒。然後慢慢放下。

動作四:坐姿抬腿運動

腱鞘巨細胞瘤膝關節復健動作四。(健康1+1/大紀元)

1. 坐在椅子上,雙手撐住椅坐兩側,背部緊靠椅背。

2. 膝蓋伸直、腳尖向上,將腿緩緩抬起,維持10秒。

3. 緩緩且持續出力,將腿放下。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