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後疫情時代 中國或面臨史無前例失業潮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13日訊】中共肺炎持續在中國延燒,美媒表示,中國或面臨史無前例的失業潮。

自由亞洲電臺5月12日報導,2月,中共官方城鎮調查失業率飆升至6.2%,外出農民工減少超五千萬。3月失業率回落至5.9%,但仍處高位。不過,非官方的失業率估計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財經媒體撰稿人葉昭告訴自由亞洲電臺,農民工密集的製造業、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現在都在艱難求生。他有朋友在浙江義烏從事批發業,員工只留下30%,工廠訂單也降至兩三成。

除了就業,疫情期間最讓他擔心的是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問題,「我很多朋友,原來家裡還是小康生活,就是一個病,馬上進入到處借錢的階段。農民工本來就不常體檢,幹的是體力活,更需要醫療保障。」

據統計,2019年中國約有2.9億農民工,其中1.7億人外出務工。2016年時,能享受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待遇的農民工只佔17%。

中國的社會保險福利,即企業需為僱員支付的「五險一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商業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日益成為許多製造業和服務業公司無力承擔的負擔。

據《南華早報》報導,中泰證券的測算稱,中國的失業率約為20.5%,有七千萬人失業。深圳望正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劉陳傑則預計,疫情可能導致2.05億工人遭遇「摩擦性失業」,失業率超過25%。

北京的政治經濟評論家張林告訴《南華早報》,中共肺炎疫情引發的失業潮,比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兩千五百萬國企工人的下崗潮、2008-2009年金融危機造成的兩千萬農民工返鄉潮都要嚴重。

如今,中國創造新增就業崗位的能力大大削弱。九十年代中國國企大幅裁員時,民營經濟在蓬勃成長,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的城市化浪潮也滋生了大批服務業崗位。

張林感嘆,「看看現在吧—增長放緩,城市化到了頂峰,私營經濟在掙扎。」

在北京服務農民工的馬駒橋人力市場,一位二十多歲的農民工向《南華早報》透露,他從4月11日開始找工作,但是沒有僱主願意為他付社會保險費,「這些天沒有人會為短期工人支付四險一金。」

中國社交媒體抖音平台上,中國民眾對社會不公的不滿情緒日益明顯。

中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四月初在中共黨刊《求是》發文稱,「農民工多數是生產服務一線普工,靈活就業較多,受疫情衝擊更為直接,返鄉農民工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比例較往年同期大幅減少。」

中國推出了立足於高新科技的「新基建」,投資或超過一萬億,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解決企業復工復產、農民工和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李恆青認為,新基建在各省市未來五十萬億基建投資中的比例大概小於百分之十,對於緩解農民工失業也是杯水車薪,「六十多萬座5G基站能用多少人來建?而且新能源、5G基站都需要很多專業技術,農民工教育和技術水平相對低一些,解決其就業問題不容易,還得靠旅遊業、餐飲業這些服務性行業,現在要麼關,要麼停。」

受疫情和經濟下行的衝擊,中國經濟蕭條,失業人口大增。中國經濟學家李迅雷撰文指出,官方公布的失業率和經濟現狀明顯背離,他們測算得出,目前新增失業人數可能已經超過7000萬,對應的失業率大概在20.5%。

文章分析說,中國就業總體更加偏重第三產業,並且個體經營戶佔了很大部分,疫情中個體經營戶受影響較大,而服務業和可選消費需求低迷,外需受到大幅衝擊,失業率相比去年年底僅上升了0.7%,與其他各項經濟指標的大幅下滑不太匹配。

大陸金融學者何軍樵對新唐人說:「看看各個省的財政收入就明白了,都是負,猜也猜的著它失業率有多高,中國有3.8億農民工,再加上上千萬的大學生,還有城市裡的工人,當然不一定都失業,如果按照10%,也有好幾千萬了。」

中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把給一部分企業發了失業保險作為政府業績大勢宣揚,新聞發布會上三次談及截至4月19號,已經有302萬戶企業享受到失業保險,不過,卻沒提到有多少人領取失業金。

大陸調查記者黃金秋對新唐人說:「這些所謂失業保險純粹是騙人的,沒有失業保障,包括我在內,我以前工作的時候單位都交失業保險金,交社保,但是當我沒有工作的時候沒有政府的一分錢的什麼失業金,全部都沒有的。」

據大陸媒體報導,中國領取失業金的條件非常苛刻,實際上99%的人得不到失業金,而失業保險卻是中共政府強制繳納的五險一金之一。

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在中共病毒疫情爆發後,政府不僅給所有成人居民發$1200美元、小孩$500美元的現金,失業者除了領取普通失業補助,還可以連續4個月領取每週$600美元的現金補助。

(記者劉明煥報導/責任編輯: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