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舌頭「耕種」的漢朝大臣賈逵

文/洪熙

Facebook

東漢時期,有一位博學的「通儒」賈逵(174年─228年)。他的記憶庫儲存量驚人,能夠背誦詩書等「六經」,授課時也很氣派,沒有書籍,直接口誦。漢明帝遇到疑難問題,向他求教。漢章帝喜讀《左傳》與《尚書》,賈逵為天子陳列了三十多條《左傳》大義。賈逵專注於研究學問,不善於人際交往。章帝理解他,特賜二十萬錢,讓他孝養生母。

天賦異稟 聰慧過人

賈逵五歲時就已聰慧過人。

每當賈逵的姐姐聽到鄰家孩子的讀書聲,便抱著小賈逵,站在籬笆外靜靜地聽。賈逵年紀幼小,卻也能安靜地呆著,默不出聲,聽別人讀書。姐姐見狀頗為高興。

賈逵十六歲時,就能背誦《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等「六經」。姐姐好奇地對他說:「我們家很貧窮。從來沒有聘請過學者上門教你。你是怎麼知道天下有三墳五典等書籍,竟能背誦得一句不差?」(編註:三墳,講大道,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講常道,一定的法則,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的書。)

賈逵說:「當初姐姐抱著我站在籬笆外聽鄰家孩子讀書,我就記住了。一直到現在都能背得一句不差。」賈逵剝下庭院中的桑樹皮當作紙張,或者將字寫在門扇或牆壁上,一面誦讀一面記憶。一年以後,竟把各類經典和史著全都讀了一遍。

賈逵天資聰慧的事蹟,越傳越廣,各地學生慕名而來,有的甚至不遠萬里,向他拜師求教。還有人背著兒孫遠道而來,在賈逵家附近租房住下,以便求教於他。

儘管沒有現成的書籍,他也能將記憶庫中儲存的經典,全部口述出來,教授學生。不少求學者與家長為答謝他的教誨,饋贈他不少錢穀作為學費,這些錢穀竟然裝滿了倉庫。

人們說:「賈逵不是用體力耕田,獲取收成,而是用嘴講授經典史著,用舌頭來『耕種』啊。」從此舌耕成為教書人的代名詞。

因賈逵的記憶庫儲存量驚人,六經著作都記在腦中,所以當皇帝遇到難解的異象時,賈逵能迅速從記憶庫翻出經典,為皇帝解惑。

神雀降 胡歸降

漢明帝劉莊(28年─75年)時期,曾有不少神雀降落在宮殿和官府,冠羽都是五彩的顏色,非常漂亮,明帝從未見過這麼美麗的鳥,於是問臨邑侯劉復(齊武王劉演之孫,北海王劉興之子)。劉復也不知道那是什麼鳥,不知道牠象徵的意義,於是推薦學問廣博的賈逵。

漢明帝召見賈逵,問起神鳥之事。賈逵回答道:「昔日,周武王繼承父業,鸑鷟(音月濁,鳳的別名)降落在岐山。宣帝懷柔戎狄,頻頻感得神雀降臨,這是胡人歸降的徵兆。」漢宣帝時,神雀降臨,為應祥瑞,更改了年號。後來匈奴歸降,呼韓邪單于入朝稱臣,臣服大漢。

鸑鷟降於岐山,此事載於《周語》。周大夫內史過(人名)對周惠王說,「周之興也,鸑鷟鳴于岐山」。賈逵博學廣聞,很輕鬆地解答了明帝的疑惑。明帝在蘭台(建於長安,漢代是漢代宮內藏書之處)賜予筆札,命賈逵作《神雀頌》,以記祥瑞徵兆。

君臣之義 帝明臣賢

漢章帝劉炟(57年─88年)特別喜歡古文《尚書》和《左傳》。他登基伊始,於建初元年,詔賈逵至北宮白虎觀、南宮雲台講解經典,章帝親自駕臨聽講,很稱許他的說法。於是,讓他比較古文《左傳》與《公羊傳》、《穀梁傳》。賈逵陳列了三十條《左傳》大義,均關於君臣正義、父子綱紀。他認為,《左傳》中的君臣之義更深,而《公羊傳》傾向於權術。在其它方面,《左傳》與《公羊傳》又大同小異。章帝讀罷奏書,賜予他五百匹布帛,一襲衣裳,並令他選擇二十名高才生,教授他們《左傳》。

後來章帝得知賈逵母親常年患病,有意額外加賜恩賞,於是派潁陽侯馬防賜予他二十萬錢。章帝對馬防說:「賈逵母親體弱多病,他又不善於人際關係,如果家裡所需物品匱乏,就怕會像孤竹國的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

漢和帝即位後,賈逵拜為左中郎將,又遷至侍中,領騎都尉,經常出入宮廷,兼領祕書,受到皇帝的器重。賈逵作品頗豐,著作了上百萬言的文章與著作。因其學識淵博,被世人尊稱為「通儒」。賈逵為國舉薦賢才,也多受到皇帝的任用。@*#

事據《後漢書‧賈逵傳》卷三十六、《王子年拾遺記》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