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門報告還川普清白 左媒淪最大輸家

Facebook

【新唐人2019年03月26日訊】美國司法部週日發佈了4頁長的「通俄門調查總結」,宣告因缺乏證據而不再起訴任何人。一直以來拿「通俄門」說事打擊川普的左派媒體頓成最大輸家,有左派媒體的主播在鏡頭面前掩飾不了心情的灰暗,表情被指如喪考妣。

一直被反川普勢力用作打擊川普的得力大棒的「川普通俄門」經過長達2年的調查,終於在3月24日發佈了正式的官方調查結論,承認沒有證據可以證實川普通俄,也沒有證據足以起訴川普在調查過程中「干涉司法公正」。這場影響力堪比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水門事件」的「通俄」調查,最終以川普的大獲全勝告終。

據週日公布的「通俄門」調查報告總結,本次調查統計僱傭19名律師、40名FBI專員,發出2800多張傳票,執行了近500份搜查令,獲得了230多份通訊記錄,要求13個國家政府提供證據,採訪了約500名證人。截止到去年12月,共花費約2700萬美金。

而這場費時費力也費錢的調查,最終除了對包含多名川普親信在內的37名個人和企業以逃稅、作偽證、金融欺詐等與通俄無關的罪名起訴外,在究竟是否存在「通俄」的關鍵問題上卻始終查無實據,最終在客觀上證實了川普在此事上的清白。

從24日起,美國政界和輿論界裡,不斷有川普的支持者發聲,針對以CNN、MSNBC等為代表的左派媒體過去兩年來拿「通俄門」作武器攻擊川普的事發出聲討,要求這些媒體為他們報導假新聞的行為負責。

在有關結束「通俄門」的調查結論正式發佈後,美國保守派媒體《國際評論》編輯洛里(Rich Lowry)立即評論稱,「通俄門」調查後的三個最大輸家是「媒體、媒體、媒體」。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主播漢尼迪(Sean Hannity)則在24日的推文中批評CNN、MSCBN等其他左派媒體已經撒謊2年,「現在他們將對此負責。」

「稜鏡門」曝料者格林沃德(Glenn Greenwald)甚至表示,「如果這些媒體不得到清算,那到時候被人罵成『假新聞』的時候,被人視為這個國家最有毒勢力的時候,別抱怨。被罵也是活該。」

川普本人也因檢方的「通俄」調查終於宣告結束而心情大好,週日一早便在推特上發帖文「沒有通俄,沒有妨礙司法公眾,完全和徹底的無罪!讓美國偉大起來!」

川普的粉絲也紛紛留言或發帖為此歡呼,「川普在面對建制派所有媒體、政客、情報和執法部門的挑戰下贏了,這已經是第二次了!」

川普的大兒子Donald Jr在過去幾個小時裡接連不斷地轉發各種為他的父親鳴不平,批評「通俄門」調查就是對川普的「獵巫行動」的貼文,同時還轉發了旨在嘲諷那些一直盼望通俄調查能讓川普下台的左媒在得知川普無罪後「徹底崩潰」、「痛哭流涕」的表情包。

Donald Jr還在25日發表的一則聲明中直接點名CNN、MSNBC、Buzzfeed等媒體,稱它們不僅不道歉,還在「噁心扭曲的陰謀論」上加註。他呼籲媒體業界那些「誠實的記者」可以記住這些「通俄門信徒」並以牙還牙。

他強調說,「應該把那些假新聞媒體贏得的『普利策新聞獎』都換位為假新聞獎。他們憑什麼因為成天報道假新聞而獲獎?」

通俄調查宣告結束後,川普兒子發表的聲明。

眾議院共和黨黨鞭史卡利斯(Steve Scalise)則把反擊的火力對準了一直拿「通俄門」掣肘川普的民主黨派。他表示:「很高興看到特別調查團隊終於將此事畫上句號。而且我們終於可以把這一頁翻過去了。民主黨人不關注美國人的就業、醫保、邊境問題,卻甘願為一個陰謀論花上674天,為攻擊總統而撒下無恥的謊言,他們至今還想推翻2年前的大選結果。」

輿論界還注意到,美國左派媒體的主播們似乎此刻的心情都非常「灰暗」。CNN的主播在播報穆勒調查的最終結果時,不但語氣「非常沉重」而且「面如死灰」,以至於有美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評論說,那感覺就像是在參加「葬禮」一樣。

不過,一些左派媒體還是不甘心就此「認栽」,他們把穆勒在調查報告中聲稱的「既沒有證據起訴川普阻礙司法公正但也不能證明他清白」的說辭當救命稻草緊緊抓住不放。民主黨反川普的勢力也不願意就此鳴金收兵,他們認為現在的調查結論「帶來了更多的疑問」,並要求司法部儘快公開報告全文,否則「決不罷休」。但川普的支持者們卻認為,民主黨現在的反應更像是「輸不起」,就如同2016年總統大選中他們「輸不起」所以才對川普發起「通俄門」調查一樣。

一些共和黨人開始向民主黨人喊話,希望他們尊重那些使美國正義成為世界羨慕的原則和信仰標桿的傳統價值,並呼籲民主黨人不要再為了折騰而折騰,放下偏見與共和黨好好合作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據POLITICO新聞網的報導,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25日表示,「我知道民主黨今天可能還在掙扎,相比(和共和黨)一起工作,對總統發起攻擊似乎更容易。但這麼多個月過去了,是時候讓我們為美國齊心協力,一起面對這個國家真正的挑戰。」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程以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