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訓如此深遠!這些典故主角的最終結局發人深省

Facebook

【新唐人2017年06月14日訊】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許多歷史故事,因為很有教育意義而成為後人引經據典的文化範本。那些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典故中鮮活的歷史人物,也逐漸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某種固定的模樣:讓梨的孔融謙恭友愛,自薦的毛遂聰明而自信 ……

然而,這一切只是被人們有意無意閹割了的歷史片段而已。當我們了解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的主人公們後來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的最終結局,才發現原來歷史真相本身給後人留下的教訓,遠遠比我們所了解的、所想像的,更為深遠也更為沉痛。

孔融竟然以 「敗倫亂禮」的罪名被處死

「孔融讓梨」是一個流傳千年的道德教育故事。當時年僅四歲的孔融,在吃梨時把大的留給哥哥吃,自己挑小的吃,成為了尊重兄長、謙讓克己等美德的化身。



孔融讓梨。(網絡圖片)

但從小就聲名在外的孔融長大後卻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溫和謙恭,反而表現得褊狹而殘忍,常常做出偏激出格的事,甚至濫殺無辜。

據《藝文類聚》援引三國吳秦菁撰寫的《秦子》中的記載,孔融在擔任北海相的時候,有一天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祭奠自己的亡父,就停下來仔細觀察,發現這人哭是哭了,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於是,孔融下令把這個人抓到官府中,以「不孝」的罪名處死了。

孔融還曾經派五個督郵到地方上去催租。當時天下大亂,百姓流亡在外的現象十分嚴重,各地的租稅都很難收齊,那五個督郵自然也都未能收齊租稅,不料,孔融一怒之下,竟然將五個督郵全部判處死刑,而且還立即執行,搞得郡中一片嘩然。

孔融甚至還因為認定曹操終究會篡奪漢室的皇位,而把好意勸告他結納曹操的左丞祖也殺掉,他自己卻在多年後跑到許昌,在曹操把持的朝廷做了官。

在同曹操共事的過程中,孔融也常有言行出格的事,屢屢譏諷曹操,給曹操添堵。

礙於孔融的名氣與號召力,曹操一直忍著沒發作。最後,在孔融發表了一段「父子無恩,母子無愛」的言論後,曹操終於忍無可忍,以「違天反道,敗倫亂禮」的罪名處死了孔融。

孔融的悲慘結局給後人留下的教訓,恰恰印證了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的道理。看來,孔融對儒家的思想並沒有真正融會貫通,其偏執的作為在不知不覺中早已背離了儒家最倡導的中庸之道。

自薦的毛遂結局竟然是慘敗而自刎身亡

戰國時秦兵攻打趙國,趙都邯鄲被圍,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選同行之人時,平時沒有任何錶現的毛遂主動自薦隨同前去。到了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會談失敗。毛遂就手拿寶劍走上宮殿,陳述利害關係,終於打動楚王出兵聯合抗擊秦國。

此後,毛遂便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別優待與器重。後人更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去做某項工作。勇於自薦的毛遂也成為了後人眼中智慧勇敢的化身。



毛遂自薦。(網絡圖片)

然而,許多人都不知道,在那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件後的第二年,燕國進犯趙國,平原君便自然而然地力舉毛遂統帥大軍前去禦敵。但是,他沒有意識到毛遂雖然是個外交人才,卻並不是統率千軍的將才。

結果昌都一戰趙軍被燕軍殺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對一敗塗地的慘狀,羞憤萬分,自刎身亡。

毛遂的悲劇結局其實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十分現實的教訓,那就是用人一定要分清「專才」和「通才」的差別,對於大多數的人才而言,用其一技之長足矣,想當然趕鴨子上架,後果是很糟糕的。

蘇秦臨死竟然玩了一出「碟中諜」?

「懸樑刺股」 是古今傳頌的廢寢忘食苦讀成才的典故。這個歷史故事中的兩位主角——東漢時期「頭懸樑」的孫敬和戰國時「錐刺股」的蘇秦都聲名遠揚,博得了後人的代代仰慕。

按照一般的理解,最終兩人的結局是:比較死板一點的孫敬走了學者路線,成為了一位大學問家;頭腦機敏無雙的蘇秦成為了腰掛六國相印的大縱橫家,甚至被視為大政治家。



蘇秦六國封相。(網絡圖片)

不過,蘇秦最後的死亡卻透出了十分詭異的色彩:蘇秦遭齊國的政敵派人刺殺,為了能夠揪出兇手,臨死前他以自己的肉身作賭注,讓齊王將自己五馬分屍,並昭告天下自己是燕國的間諜,以懸賞的名義引誘兇手出來。

這個匪夷所思的計劃最終被齊王完美施行,真的成功引誘刺客自動現身,齊王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殺兇手為蘇秦報了仇。

不過,到了當代,越來越多的歷史學者發現,眾多的歷史資料證據表明,蘇秦其實的確是燕國間諜,他縱橫捭闔的一生竟然是一個「諜中諜」的故事,他的許多作為的真實目的,就是要消耗齊國的國力。齊王如果泉下有知,了解到這個真相,不知會做何感想?

舉案齊眉的夫婦終得善果

在了解了前面那些教訓沉痛的歷史真相後,我們來說一個值得人們欣慰的歷史事實。

在講究「孝廉」的東漢初,梁鴻以其高尚節操遠近聞名,於是有很多人家都想要與將其招為女婿,但都被他拒絕了。梁鴻聽聞孟家一個年紀已經不小的女兒,容貌長相十分「抱歉」,但一心只願嫁給一個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於是就向孟家下了聘。

二人婚後果然志趣相投,一心一意地過起了清淡儉樸的隱居日子,互敬互愛。

梁鴻最落魄的時候,是躲到皋伯通家去打工,靠幫人家舂米來掙錢過日子。每當梁鴻做工回來,孟光就會把做好的飯菜端上來,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禮儀絲毫不廢。



舉案齊眉。(網絡圖片)

此後,「舉案齊眉」就成為後人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的標準答案。不過,人們對梁鴻夫婦最終的結局卻知之甚少。

歷史留給後人的是一個光明的結局:皋伯通見一個僱工能讓他的妻子如此守禮,便斷定梁鴻是個隱逸高人,於是把梁鴻全家遷進他的家宅中居住,並供給他們衣食。

此後的梁鴻就利用這段時間潛心著述,成書十餘篇。梁鴻去世後,皋伯通等人將其安葬在著名刺客要離的墳冢旁邊。

(責任編輯:阿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