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揭秘安邦家族控股「幼蛇吞巨象」

Facebook

【新唐人2017年05月05日訊】近日,大陸財新傳媒發長文,揭秘安邦保險以「幼蛇吞巨象式的控股」方式、「左手倒右手」虛增資本。

《財新週刊》第17期封面文章刊登了特約作者、註冊金融分析師郭婷冰的《穿透安邦魔術》文章說,過去三年間,成立於2004年的安邦保險集團一舉成為繼中國人壽、平安之後的中國第三大保險集團,更以國內外收購,成為併購界明星。

2014年,安邦天價購買美國紐約的老牌五星級酒店華爾道夫,接下來的兩年裡,又馬不停蹄的四處出擊,在市場連連掃貨佈局,成為多家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如民生銀行、金融街、金地集團、大商股份、遠洋集團等。

在國際市場上,安邦成為大陸企業出海收購風頭最強的領潮人,先後在歐、美、韓收購、入股了多家保險公司、銀行、商業地產。

不過,去年以來,安邦的海外收購全面遇挫:針對喜達屋酒店集團140億美元的高調競購,突然放棄;2015年宣布收購信保人壽一年多後也遭放棄。

報導說,原因之一是安邦無法滿足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對其股東結構和實際控制人的披露要求。

安邦的資本結構,是安邦資本魔術的命門,安邦2014年的兩次大手筆共499億元的增資,使得安邦的資本金在短期內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619億元。這比業內資本額第二名的中國人保集團領先了近200億元。

公開數據表明,安邦的股東結構猶如一個迷魂陣,2014年安邦為滿足監管要求一舉增資499億元,通過101家公司層層疊疊上溯到86名有相關關係的個人股東,通過循環出資放大資本,明顯涉嫌利用自己控制的保險資金虛假注資。

至於錢從哪裡來?除了他的個人背景,莫過於安邦如此大手筆投資,資金從何而來。

2014年以前,安邦在其保險業本行的表現可說是成績平平排名為第17位。但自2014年起,安邦人壽保險的業績開始出現驚人的飛躍,原保費收入都達500億元以上,是2013年13.7億元的將近39倍,2015年安邦旗下三家人身保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收入一項借由萬能險產品,都實現巨幅成長。

比如,安邦人壽的保費收入從2014年的90億元猛增到405億元,佔公司總保費收入的42.6%,但安邦旗下4家保險公司,從2005年到2015年,11年累計保費收入剛3000億元。

安邦旗下各保險公司利潤表上的另一重要營業收入來源,是「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兩項。根據安邦各公司的報表,安邦從成立到2016年初,累計總營業收入不超過4000億元。

但在從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的18個月裡,安邦卻花了將近約1000多億元人民幣,在海外大手筆掃貨,似乎有花不完的錢。

安邦股東結構如迷魂陣

財新報導稱,安邦從2004年5億元註冊資金起家,經過七次增資,特別是2014年的兩次共499億元的增資,註冊資本達619億元,成為中國保險業資本金最雄厚的公司,把其他保險業前輩遠遠甩在後面。即使翻看世界金融歷史,這也相當罕見。

安邦的股東結構交叉縱橫,盤根錯節,猶如個大迷魂陣,較之於成立之初已是大相逕庭。

安邦2004年的發起股東共有7家,上汽集團因為吳小暉當時的汽車銷售業務已發展成上汽集團最大的客戶之一而成為安邦創立時的最大股東,出資1億元,佔股20%。

2005年首次增資到16.9億元時,引進中石化為新股東,此時兩家國營企業各自出資3.38億元,共佔股份40%。

2006年第二次增資到37.9億元時,上汽再次跟進,總出資7.58億元,仍然佔股20%,以後增資再未跟進,中石化則除了首次投資後再未跟進。

到2011年5月第五次增資到120億元時,股東仍為8個,此時兩家國營企業股份合起來已被稀釋到只有9.1%。

2014年1月第六次增資從120億元增資到300億元時,安邦引進了17家企業法人「新股東」;2014年9月份,再次從300億元增資到619億元時,又再引進了14家企業法人「新股東」。加上原來8家舊股東,安邦名義上有39家企業法人股東。

財新此前報導稱,安邦的企業法人股東背後,通過101家公司層層疊疊可上溯到86名個人股東,均為安邦保險集團實際控制人吳曉暉在浙江老家的親屬團。

報導稱,如果把那些近年來曾經與這101家企業有過股權關係的公司算進來,延伸的安邦的關係企業系統名單總數超過200家企業!根據筆者估計,這200多家安邦關聯企業圈企業75%以上(165家)曾同時與此圈內的至少一家企業有過股權關係。

「幼蛇吞巨象」式的控股

安邦股權結構的最大問題是,這86名背後的個人股東並未實際出資600多億元現金支撐安邦的運作,而是通過對49家公司合計約5.6億元的股權投資實現對安邦的最終控制的。(近95%)的安邦最終控股公司是註冊資金3000萬元以下的小型或超微小型公司!

86名個人投資者用5.6億元的資金,投資於49家號稱總註冊資本達24億元的企業,再通過層層類似「幼蛇吞巨象」的控股方式,撬動對安邦98%股權、600多億元的註冊資金(111倍資金杠桿)和超過19000億元的資產(超過3400倍的資產杠桿)的最終控制。

如果把安邦37家非國有企業股東背後的64家分布在第2層-5層股東結構的企業做個統計,將近80%的隱形企業股東註冊資金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下。

這些微小型公司之所以可以四兩撥千斤地控制對安邦的幾十億的投資,報導稱,因為這些公司都是安邦的「自家人」。若在正常商業實踐中,若非安排自家的關聯企業,一個註冊資金只有50萬-100萬元的企業,怎麼可能真實控股有能力出資幾億、幾十億元的大企業?

報導說,仔細分析安邦的關聯企業股東後,有理由認為,499億元中至少一半以上、甚至全部增資的真實性都值得懷疑,而背後持股人都疑似與安邦掌門人緊密關聯。

儘管中國在2014年開始實施「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但包括保險在內的27個行業,仍然施行註冊資本實繳制,也即安邦集團這499億元的新增資本,需要「真實出資」。

報導說,安邦的做法在於利用關聯企業進行相互投資,即「左手倒右手」式交易,以虛增資本。在研究可查到的股權變更歷史後,安邦投資數十億的直接法人股東大多由註冊資本只有50萬到100萬元的微小型企業控股,這些股權變更的真正目的,被質疑是掩蓋安邦虛假增資、虛假出資的真相。

4月25日,海外媒體披露吳小暉涉及民生銀行1000億元貸款案被調查,行動已經失去自由,安邦在海外的投資全部被叫停。消息稱,保監會主席項俊波4月9日被抓之後,供出了多名重量級人物,其中包括吳小暉,以及江澤民的孫子和劉雲山的兒子等多人,目前這些人已被禁止出境。

外界分析,習近平掌控了「槍桿子」、「刀把子」之後,如今騰出手來開始整頓金融界,以圖收回「錢袋子」,預計在中共「十九大」之前,金融領域將掀起一場更猛烈的反腐「打虎」風暴。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