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馬克思家鄉人如何看待馬克思

Facebook

【新唐人2017年03月22日訊】中共向馬克思的出生地,德國特里爾市贈送馬克思雕像,引發極大爭議。中共喜歡馬克思的程度,似乎已經超過了馬克思的家鄉。那麼在馬克思的家鄉,人們如何看待他呢?我們專訪了旅居德國多年的社會學家王容芬女士。

今年一月,當黨媒《人民日報》刊登文章,報導中國雕塑家去年到馬克思出生地特里爾市參觀並構思塑像時,實際上特里爾市民還沒有決定,要不要接受這個燙手的禮物。今年3月,在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爭論後,特里爾市議會表決通過,決定接下這個禮物。

旅德社會學家王容芬:「馬克思家鄉爭論來爭論去,最後為了招引中國觀光客才同意了。你說花那麼多錢給人家送禮去,人家不接受硬塞給人家,到那兒以後讓人家當招牌去,招來招去還是招中國的觀光客。那不是丟中國人,要中國錢,人家也沒要,強上著給。」

在這場爭議之前,這座誕生了馬克思的城市似乎從沒想過要為他建造塑像。旅居德國的社會學家王容芬女士告訴《新唐人》,家鄉人是如何看待馬克思的。

王容芬:「馬克思在馬克思家鄉沒有任何名聲和地位,就是一個庸庸碌碌,很不得志,然後又沒有甚麼個人品德的一個人。因為以前有過這樣的事情,是個甚麼日子,跟中共沒關係,做了幾百個馬克思像,一個也賣不出去。」

王容芬曾去馬克思墓地參觀,並寫下短文「謁馬克思」,其中寫道「馬克思1845年被德國驅逐,亡命布魯塞爾、巴黎,最後落腳倫敦……100年間,德國沒紀念過這個亡命徒」,二戰後即便蘇聯在東德佔領區同時造了7個馬克思像、碑、大匾,但「西德依舊沒馬克思一個腳印兒」。直到2012年5月,馬克思的女僕海倫·德穆特的家鄉為她塑像時,和她有婚外情的馬克思才順帶出現。

王容芬:「這就是大家對馬克思的基本評價,我也採取了多數德國人的看法。馬克思實在不是個東西,燕妮·馬克思應該也是那個地方的人吧,他把人家坑的太慘了,把人家帶過去的女僕人又給搞大肚子,又生下孩子,又不認賬,又讓恩格斯給接過去,亂七八糟的。」

馬克思的理論在他誕生的德國並沒有被奉為經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許多方面都被批評,他所預言的歷史發展階段、階級分析、和社會革命理論,也被指出存在謬誤。除了西方學者,近年來也有許多中國學者進行這方面的探究。

王容芬:「馬克思的東西我差不多都讀過了。就是今天不說在西方,不說在他的祖國德國自由市場經濟下,就是在中國現在經濟條件下,這個《資本論》也是荒誕無稽。那個『剩餘價值』胡說八道了,你在銀行存款還要得點利息的,不給你利息,你轉去炒股去了,或者買房地產去了。這個資本是積累起來的勞動,不能就是剝削來的這麼簡單的看法,太荒唐了。」

王容芬認為,馬克思所處的年代資本主義剛剛興起,資本和勞動力之間的確存在收入不平衡,但這種不平衡應該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不是像馬克思提倡的通過暴力革命,建立專制主義政權。

馬列主義最終流入中國,至今仍被共產黨奉為指導思想,但王容芬認為,馬克思給中國帶來的並不是出路。

王容芬:「死路一條。死了多少人,大躍進、三反五反,坑死了多少人?餓死了多少人?害死了多少人?文化大革命殺死了多少人?這還不叫死路一條?邪路可以改邪歸正,正路可以繼續走下去,這種死路不能再走的。」

王容芬曾就讀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系,1966年,19歲的王容芬給毛澤東寫信質疑文化大革命,宣布退團,並服毒自殺,被搶救後遭到逮捕,關押了12年半。《資本論第二卷》就是她在獄中,被反銬雙手,用舌頭舔著翻書看完的。獲釋後王容芬成為中國社科院高級研究員,並在1989年六四槍聲中離開中國。而她關於文革的著作,在江澤民上台後,就無法在中國大陸出版。

採訪/秦雪 編輯/尚燕 後製/鍾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