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看北戴河會議:中共政治的玻璃球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08月04日訊】(新唐人記者張莉報導)近日,據多國海外媒體推測,中共高層北戴河會議已經揭幕。多年來中國問題觀察圈習慣稱為「北戴河會議」的中共最高層秘密政治磋商,被外界猜測即將或正在舉行,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署名李直的評論認為,每到暑期,中共政治觀察人士總要把目光聚焦於北戴河。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所謂北戴河會議,似乎成了中共政治的玻璃球,無數人都想透過這個玻璃球把握住中共政治的走向。

評論認為,實際上從江澤民治下後期起以及整個胡錦濤時代,至少從形式上看,北戴河會議已經空有其名。每年的這個期間,北戴河會議實際上成為中共高層領導集體休假和離京辦公的時間段。但人們仍看重高層領導集體休假和離京辦公期間的政治動向,正標示了在30餘年裡中共政治發展的實際刻度。

李直說:「高層集中在範圍有限的海濱集體休假和辦公,仍給人以遐想。這個現象,實際上是決策體系仍然處於黑箱過程的一個折射。」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又到了一年一度中共北戴河會議的敏感期,按照中共『大會辦小事,小會辦大事』的傳統,今次北戴河會議勢必涉及十九大主題的確立及人事選拔原則確定等大政方針,具有諸多看點。」

該評論認為,從某種意義而言,十九大將面臨結構性困局,一方面類似王岐山這樣眾望所歸但歲數偏大的人,如何在過往的政治規矩之下繼續留任,同時又不被各方派系所攻擊;另一方面,如何騰出更多崗位讓新一代脫穎而出,形成一個強大的接班體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人民日報》上月刊登「中央主要領導機構歷史演進」一文,回顧政治局常委會、中共書記處、中共軍委等機構的歷史發展過程,這篇文章得出的主要結論是中共中央主要領導機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形勢發展而改革。這篇看似不起眼的文章暗藏玄機,或許預示十九大上可能會對領導機構進行大幅度改革。早前有傳很可能廢除政治局常委會這一層級,做大中央書記處。如此一來,王岐山留任及立儲問題都迎刃而解,今次北戴河會議或許就這議題作討論。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北京權威消息說,將呈交到北戴河會議討論的六中決議『徵求意見稿』,內容已由原來的黨建工程,升級到全面推進中國特色事業,該決定如在北戴河拍板並在秋季的六中全會上獲通過,將成為明年習近平十九大政治報告的原始藍本之一」。

該社論稱:「過去30年間,每逢中共將作出重大政治決定,都會擇機提前對外放風。六中全會的政治決定,已由習近平兩度放風。一次是中共黨內正在部署深入學習的習近平為紀念中共建黨95周年發表的『七一講話』。另一次是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獻花,不僅是彰顯政治血脈,也是在紅軍長征80周年前夕,宣告他率領『新長征』起步。他又在銀川化工廠宣稱,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發出來,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透過反腐和軍改已牢牢掌控軍權的習近平,今夏在北戴河將力求突破。」

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