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一位名校家長的絕望心路

Facebook

常州外國語學校是當地的名校。陳杏是該校八年級學生萬雲歷(化名)的母親。她稱自己「是一路接受正統教育的產物」。可這半年多來,歷經常外毒地事件風波的折磨,她感覺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經驗被顛覆了,以往的信仰崩塌了。

據網易《路標》報導,去年9月常外搬到新校區後,陳杏聽說那以前是化工區,曾隱隱擔心,不過她還是願意相信政府和學校,「再苦不能苦孩子,再怎麼也不會亂來吧」。

可不久,她便發現孩子不太對勁。以往周末孩子六七點就起床,那時卻怎麼都睡不醒,15歲的年紀,本來應該精力充沛,卻每天都喊累。萬雲歷的頭屑很多,陳杏還以為他沒洗乾淨頭,幾次責令他好好洗頭。陳杏後來才知道,萬雲歷的癥狀,發生在很多孩子身上。很多孩子都診斷出甲狀腺結節鈣化,白細胞數下降,淋巴結節。萬雲歷被診斷出「淋巴有結節,0.5已代表腫大,他較大的有2.1」。

家長們認為孩子大規模出現相似病歷與新校區附近毒地的污染直接相關。「孩子在學校一天,就是『吸毒』一天。」心急如焚的他們決定採取行動。陳杏自認為是個膽小的人,但她也覺得不能繼續沉默,「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2016年1月15日,家長代表向學校表達搬遷過渡的請求,並開會洽談。誰知學校態度堅決,搬遷過渡沒有可能。陳杏和其他家長在學校外支持家長代表。一月份的常州,晚上太冷了。陳杏和家長們冷極了就一起唱國歌。

事後,幾乎所有與1月15日活動有關的家長都受到了問話,包括陳杏在內,她被警告「不要上訪」。一些家長在壓力之下,逐漸緘口不言。

希望在4月17日重燃,當天央視報導《不該建的學校》播出,一時間輿論沸騰,各路媒體都聚集常州。隨後,國家環保部、衛計委參與的調查組來到常州。很多家長認為就要有說法了,陳杏也抱有希望。事實上,隨著調查組的到來,資訊反而越發閉塞。校長的電話再也無人接聽,沒有官員願意接受採訪。

4月19日,陳杏對媒體提到有家長考慮移民,當時她認為這傷及她的民族自尊心。4月25日,常州官方公布了調查組的初步結論。這之前半小時,陳杏還充滿著希望:「如果得償所願,或可拯救信仰。」可當她看完報告後,卻開始恨自己沒有能力帶孩子移民國外。

調查組的初步結論是:常外校區與對照點位沒有明顯差異。此外,909名學生中,有247人甲狀腺結節,淺表淋巴結腫大35人,成因不明。這份報告讓陳杏覺得,原來指望的學校搬遷過渡,現在希望越來越小了。失眠了一夜之後,她決定不再抗爭了,改用腳投票,決意為孩子辦轉學。

由希望到失望,再由新的希望到新的失望,直至最後絕望。半年多的這段經歷讓陳杏心力憔悴。現在,她對周遭充滿了懷疑。這塊她熟悉的故鄉,一下子成了陌路。「這個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原來我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過。」她說。

作者提供,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