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緩解台海緊張 習近平或改外交規則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11月11日訊】(新唐人記者鍾離述綜合報導)11.7習馬會引發次生問題,與中共建交的國家,以後是否可以同台灣建交?有文章指出,習近平對台政策面臨新的挑戰。但跡象表明,習近平試圖挽救民族危機,與其他中共領導不同。

11月10日台灣中央社報導,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分別對11月7日的「馬習會」發表聲明,希望美方重新檢討對台政策的限制,明年無論台灣民眾選出哪位總統,台海兩岸持續實質互動。

報導援引共和黨籍的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海權與軍力小組主席福布斯(Randy Forbes)8日的話說,美國對台政策長期由畏懼冒犯中方的心態所主導,兩岸進行66年來首度的領導人會晤,也是美方重新檢視與台灣官員互動限制的重要時機,這些限制是不必要的。福布斯認為,中方領導人能夠和台灣的民選領袖會面,美國總統當然也可以。

11月9日,著名時政評論家、《北京之春》主編胡平也撰文對習馬會後將面臨的局面進行了分析。胡平指出,以往北京阻礙其他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的辦法就一條:誰和台灣建交,它就和誰斷交。

由於兩岸大小懸殊,在國際關係上的重要性相差很大,絕大多數國家不願意承受和中國大陸斷交的代價,所以都不敢和台灣建交。

今後,北京要怎樣做,才能不再阻礙其他國家與台灣建交了呢?胡平認為很簡單,那就是,當有大陸邦交國宣布要和台灣建交,大陸方面不再威脅與其斷交就行了。換言之,台灣要獲得更大的國際空間,不需要北京說什麼做什麼,只要不說什麼不做什麼就行了。

胡平分析,中國大陸目前有一百多個邦交國,其中有不少和台灣保有非官方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往來,其中有不少對台灣心懷友善與同情,想來會有人願為天下先。假如某中國大陸邦交國表示要和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又假如北京不抗議不宣布絕交,那就開了雙重承認的先例;接下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大陸邦交國效仿;再接下來,台灣進入國際組織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胡平推測,應該說,當北京決定以對等的地位舉行習馬會,那就已經默許了雙重承認。因為在一中之下兩岸地位對等,本身就意味著允許雙重承認,從而也就邏輯地帶出了上述後續效應。

試圖挽救民族危機 習近平與其他中共領導不同

習馬會期間,習近平最受外界關注的講話是,「兩岸領導人見面,翻開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歷史將會紀錄今天」;「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

會後,馬英九向媒體表述與習近平會面的感受,評價習近平相當務實、彈性而坦率。會談中,馬英九特別對習近平提到,政府參加國際活動受到干擾,希望減少敵意與對立;習近平答覆說,將來對這些問題,希望就個別情況來做適當處理。

大紀元10月12日曾發特稿指出,中共迫害中華民族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在江澤民掌權後,官員貪腐、欺凌百姓,社會不公發展到極致,中國的法制、經濟、生態和道德遭到極大的破壞,中華民族處於危機之中。習近平上台後,頂著壓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抓捕和處理了中共各個系統中最具代表性的貪腐人物。習試圖「把權力關進籠子」,推動各項改革,為老百姓辦了一些實事。

作為中國掌權人,習近平背負著中華民族史命的何去何從,習上台以來的系列舉動顯示,習不同於其他的中共領導人。習的一些所為對挽救中華民族危機,起到了正面作用。今後的路習如何選擇,將影響中華民族走出危機的歷程,並決定習的歷史定位。無論如何,順民心承天意都是古今所有成大事者首要考慮的因素。此要素在當今巨變中的中國顯得尤為迫切。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7日透露,習馬會在10月14日,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和台灣陸委會主任夏立言在廣州會面時達成共識。據此,習馬會時間表的確定恰恰在大紀元特稿之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