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回應撤資爭議 李嘉誠:心安是歸處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10月01日訊】最近,中共喉舌旗下的智庫網發表《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引起軒然大波,對此,李嘉誠首次回應:不寒而慄,深感遺憾。對於李嘉誠為何從中國大陸撤資、「脫亞入歐」,至今眾說紛紜,甚至有人說李嘉誠不愛國,對此,李嘉誠也給了一個引人遐思的回答。

最近大陸媒體一篇名為《不要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讓海內外的輿論沸騰。

對此,沉默一段時間的李嘉誠,首次就「撤資」傳聞做出回應。

9月29號,李嘉誠透過長江集團首度正式對外發文回應,近日出現一些針對李嘉誠和長江集團的「毫無根據的指責」和「似是而非的觀點」,李嘉誠說,「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9月30號,李嘉誠現身長江集團中心大廳,面對媒體追問,是否與中央關係有變?李嘉誠笑而不答。

香港《蘋果日報》說,李嘉誠一向被視為「直通天庭」的超級富豪,以往北京固然不會向他開刀,就算李嘉誠有意見,也可私下向中央反映,這次官媒接二連三的批李,完全不給李嘉誠面子。

香港開放雜誌編輯 蔡詠梅:「因為李嘉誠在中國大陸勢力還是挺大的,跟中共高層勾結很深,如果它(中共官媒)不是看出一些苗頭,覺得李嘉誠跟這個新的中共當權者之間有出現問題的話,它不敢這樣公開的修理李嘉誠,這個看來是有點微妙。」

中國經濟社會學者何清漣的文章說,「李嘉誠話題」不僅突顯了中國人至今對國際資本的流動規則,還處於機會主義的認識水平,更突顯了權力與資本之間日趨緊張的關係。

何清漣分析指出現階段資本在中國的三重困境。第一重困境:港資在中國名外實內的身份困境。第二重困境:外資眼中,資本許進不許出意味著資本流動受限。第三重困境:中國私人資本對自身安全的擔憂。而李嘉誠集三重困境於一身。

何清漣認為,權力與資本這種緊張關係與習近平的執政特點有關,更與中國經濟黃金時期結束有關。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圍繞中國經濟放緩、股價下跌以及人民幣突然貶值的擔憂,李嘉誠轉移大陸資產的原因,是他認為在歐洲可以獲得比中國更高的利潤,換句話說,投資人想從中國獲取高報酬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時事評論員趙培:「我們可以舉上個月的例子。大家知道,上個月,中共賣了將近1,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再加上貿易順差幾百億美元,上個月整個中國外匯損失是三百多億美元,這三百多億都已經轉出國了。中國現在包括要出國留學的留學生都知道,到銀行去換美元現金非常困難。也就是說,這些資本都是在向外轉移當中,造成美元在中國的緊缺,這種情況對中共的壓力十分大,所以它現在的問題是怎樣穩定外資不向外轉移。」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終身教授謝田:「李嘉誠他的資產,包括他的一些長江實業地產,他在重組新公司、百貨公司,遷到開曼群島以後,他新公司的股票馬上就上漲了。所以這一個就已經很明確的告訴了,不光是港人知道、大陸人也會知道,他到底應不應該離開香港呢?或離不離開中國呢?他應該做的是非常正確的。」

從2013年起,李嘉誠更改公司註冊地至開曼半島,又陸續拋售香港、中國資產,同一時間在歐洲投資了大約200億美元。

對於外界批評他不愛國,李嘉誠回應「心安是歸處」,似乎也說明瞭甚麼。

採訪/易如 編輯/黃億美 後製/舒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