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潤:儘早恢復傳統漢字豐盈的面貌吧!

Facebook

大陸的影視製作最知曉何時該出現何種樣的文字的了,當傳統漢字冒將出來,我會刻意關注地細瞧著,而節目中的文字解說、字幕或古人的文章用字,以簡化字呈現,則難免不讓人倍生無限的惆悵與遺憾,不忍卒睹。

記得我在1970年於美國大學的圖書館內,翻閱到了大陸出版的雜誌,其內的畫面全是大陸同胞們艱辛挑擔,做苦工的情景,不似我小時在臺灣看到的雜誌,內容包羅著生活的各個層面,當時即意識到了這個社會國家,發生了極不尋常的狀況。記得當時雜誌內也出現了原來即所謂的拼音文字,祇當是給外國人看的。之後逐年在電視上窺得了更多鐵幕裡的畫面,路邊牆上刷著的盡是大大粗陋筆劃的文字。因而最先印象中的簡化字可是與那些年代裡勞苦工作的景象相連繫著的。

如今大陸逐漸繁華興盛起來,孩子們受教育的機會踏實多了。試問古人和今人的智能有差異、有變化嗎?物質和精神文明實應求得相匹配。文字代表著一個國家和人民文化的深度 與素養,漢字能回復到其原來豐盈的面貌嗎?我們何必仍然繼續使用著像是失智人寫出來的文字?何必簡縮文字量到了張冠李戴的地步?「準」、「准」是不一樣的,「裡」、「里」意義不同,「鬆」、「松」二字能相通嗎?「稳」為何偷工減料了呢?「两」為何變了樣?「让」、「欢」、「产」、「亲」又寫成 了何模樣?那還叫字嗎?(原文請閱正體字版)

由汪學文著書《中共文字改革與漢字前途》1967年初版,更明白了中國近代文字變異的真相與詳情,我們該是迷途知返了,何必自廢功力,頂戴文盲之冠。還要磨蹭多久呢?

時間的推移能釐清歷史錯誤的舉措,也會造成根深蒂固的惡習性書寫和錯誤的文字認知,積重而難返。中國若一年一年的無動於衷,我行我素,不能改弦易策,則時間、生命和智能的浪費將是可觀而痛徹心扉的。

世上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那有不需下點工夫而能成就的呢?傳統漢字難習乎?遵循著一些規則,從左寫到右,由上書寫至下、撇、點、鉤、捺、提的,誠如藝術精品的展現。

文字的部首重複出現於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當中,形聲並貌,跨越了歷史的長河,祇消多看多寫即成矣!

寫字辛苦嗎?我們的人生道路,關卡磕碰多矣,有賴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步地前行,斬除荊棘,開天闢地的。書寫筆劃多的字,難於過五關斬六將的?何懼之有?手指的運作,活絡身體經脈、健腦又益智,內在耐力堅毅的素質從中而生矣!

書寫筆劃多的字真會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寫字自然得花費時間,但卻可將時間轉化為可估量的有形成果,同時也帶給了心靈上的享受與充實。生活中總充滿著忙碌與拚搏,免不了也摻和著不少像是塞車、排隊,以及各種事物或者情志上帶來的難熬的焦灼與等待,也有推卸不了費時又勞神的應酬,而休閒、靜心、運動與娛樂更是不可或缺的,從而大把的時間或在無可奈何地或在歡欣、雀躍、快慰的心情下,如何也都是抵擋不住地從指縫中溜走了。在乎寫字所花的時間,那真是微不足道的。

幼兒們可從幼稚園起開始學習傳統字,字拆開來學,先習部首和筆劃簡單的字, 卻不必學寫簡化字。人的智力、潛力的迸發會使您驚嘆的。見證了美國雙語學校孫兒們幼稚園班的習字過程,五歲開始,一年的工夫,已學會書寫了「愛」、「喜歡」、「歲」、「媽」、「飛」、「雞」、「還」等等的傳統文字有六十多個了。筆劃順序已能掌握,接下去若再教 導書寫「龍」、「龜」、「鬱」和「齊」字,想必亦能勝任無疑。傳統漢字還有學不來的嗎?成人人生經驗豐富,有學習的方法,也定能駕馭得了傳統文字的。天下無難事,祇怕有心人。 (原文請閱正體字版)

書法,自古以來就已奠定了相當發達的藝術表現形式,可做為成人書寫用。當楷書奠定好了基礎,臨摹如 「光華出版社」的《中國書法大字典》,其內各家的書法範例,那才真個怡情、養性和養生。

印刷傳統漢字,不妨由新書做起,不再繼續製造世世代代難於彌合的文字鴻溝。聞中國首套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將於9月出版,教材共有4冊,分別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道德經》。可用的是傳統漢字?其間已有很多文言古字,若再加上簡化字,更添混淆矣!令人扼腕嘆息!

我們如能拿出壯士斷腕般堅決果斷的意志來, 如林中明先生所呼籲的,正文字,正知識,正能量!推動傳統文化並以傳承千古、美麗優秀的楷書文字呈現於書刊,則為全民之幸也,國之福也!是為千秋萬世開太平而功垂不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