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銀僅做儲備用 買東西用銀子是誤解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04月08日訊】在古裝劇和武俠劇中,劇裡的人物動輒掏出白花花的銀子買東西,現代不少人就誤以為古人出門花錢就是花銀子。事實上,在歷史上,白銀正式成為法定貨幣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有媒體稱,明代以前銀子不是用來買東西而僅做儲備用。

現今的古裝劇中的令狐沖使用銀子買酒喝,喬峰、郭靖、楊過、張無忌等大俠動輒掏出白花花的銀子,讓不少人誤以為古人出門花錢就是花銀子,那麼,銀子真是古人隨身攜帶的貨幣嗎?

據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古代用作貨幣的材料頗多,大凡有貝殼、龜殼、獸皮、穀物、布帛、禽畜、器具、珠玉等,可說是琳琅滿目,豐富多彩。

白銀正式成為法定貨幣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也就是說,令狐沖使用銀子買酒喝,那是可能的,喬峰、郭靖、楊過、張無忌等大俠動輒掏出白花花的銀子,則絕無可能。

現今世界上盛行的紙幣,乃中國古代北宋時所發明,迄今已有千年歷史。貝殼是古代人最早作為貨幣使用的,早在夏、商時代,就開始以貝作貨幣使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才廢止。

中國秦漢時期實行的是單一貨幣,就是制錢,如刀幣、五銖錢等。唐代開始錢帛並用,錢幣有「開元通寶」等,大宗交易則使用「綾」、「綃」等絲織品(帛)。

白居易詩里提到的例子很多,如「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等。

兩宋貨幣也是以制錢為主,中後期又增加了紙幣,即交子、會子和關子,但結算單位還是論「貫」(一貫等於1000文制錢)。

元朝曾鑄過少量銅錢,但貨幣流通主要靠紙幣,其鈔法經歷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階段。

明朝之前金銀並不在市場上流通,而是作為國家儲備、鑄成各種金銀器皿以獎賞臣下或收藏的。

如《唐書》里常見皇帝賜某人金銀器若干;宋代則出現金瓜子、金葉子、金錠、銀錠等形狀各異的金銀鑄品;南宋名將張俊也曾將搜刮來的銀子鑄成巨大的銀錠存放在家裡,目的就是為了防小偷。

珠玉也曾作為幣材使用過。但由於其價值很高、而毀壞極易,一有破碎,價值頓失。故一般以儲蓄手段儲存,較少流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