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旱澇 學者:地面水地下水聯合運用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4月7訊】據大紀元電子報4月7日的報導,今年缺水慘重,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長、土木工程系教授丁澈士在給經濟部次長楊韋甫的信中指出;

「台灣年均雨量2,500公厘,再怎麼想,『寶島』怎會是缺水國家?怎會變成『枯島』?不可思議!是現階段水資源政策綱領『豐水期以地面水為主,以地下水為輔』不當,要檢討;還是對水源蓄水『傳統且固執』的地面水庫迷失,還是對『地下本為蓄水大庫』盲然。

因此,我一再且語重心長的建議:水資源政策豐水期以『地下水』為主,枯水期以『地面水』為輔的翻轉思維。理由很簡單也很邏輯:豐水期(5月至10月),地面水川流取水及水庫的水質濁度高,後置處理水不易,供水困難;此時若能伺機蓄滿水量,蓄水沉澱,在枯水期(11月至隔年4月)11月可啟動供枯水期使用,至隔年5月梅雨前,則供水無虞。

5月雨季來臨,地下水層(地下水庫)伺機補注蓄水來供水,『利用洪水,蓄水地下,增源減洪』,此時地下水豐沛,水質優,又取水調空,接受地下水管理,抽用地下水,再蓄洪水,則『二利』。若不使用,經含水層流入海;又若不用,含水層飽和不再能蓄洪,地表逕流增加,迅速流至地層下陷區,產生淹水,則『二害』。且枯水期,大家沒水供應,競相鑿井抽水,又無降雨補注,地下水位降低,地層壓密沉陷產生,國土又沉陷矣。」

丁澈士呼籲,若得到認同,明年啟用所謂「地面水地下水聯合運用」的實質執行。◇

=====================

丁澈士小檔案;

丁澈士以地下水資源評估與管理、地下水補注、水文地質生態學、深開挖袪水系統工程等見長。他做水利資源研究將近40年,他認為,心裡面對水的關心、對水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水的教育及觀念比法規還重要。他表示,「利用洪水,蓄水地下」,出自清末民初水利專家李儀祉《李儀祉全集》。他在舊書攤找到這本書,冥冥之中讓他看到這段,他就利用這段(論述)去做他的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