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公投 中共禁止評論炒作 怕啥?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9月21日訊】(新唐人记者唐迪綜合報導)舉世矚目的蘇格蘭公投成功舉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的反響是積極而熱烈的。英國人民表現出的對民主的高度尊重與維護,受到各國政府、媒體和民众的大加讚賞,但中共外交部却對此公開表示「不予置評」。同時,中共當局還對大陸媒體下達了「不炒作」以及控制網路上的輿論互動的要求。中共究竟在害怕什麼?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政府舉行公投,讓蘇格蘭選民決定,是否要從英國從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所有超過16歲的蘇格蘭居民都可以投票,选民人數超過400萬人。

本次公投於當地時間9月18日上午7點開始投票,同日晚上10點結束,公投結果於2014年9月19日早晨對外公布。最終投票結果為55%反對獨立、45%支持獨立。根據此結果,蘇格蘭將繼續留在大不列颠聯合王國內(英国)。

這次蘇格蘭公投的成功舉行,得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讚賞。包括台灣朝野,都公開對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與態度。

台灣執政的國民黨表示尊重蘇格蘭的公投結果,但是把這個問題同海峽兩岸問題區別對待;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回答立法委員質詢時則說,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獨立公投問題,也沒有辦獨立公投必要。他還說,中華民國或是台灣的未來要由台灣2千3百萬居民來決定。

另一方面,在野黨民進黨的發言人徐佳青表示,民進黨敬佩蘇格蘭人民通過投票的方式來表達獨立願望,也敬佩英國政府「對蘇格蘭人民表現出來的寬容和尊敬」。

徐佳青還說,整個公投過程是蘇格蘭人民的勝利,也是英聯邦內所有國家和人民的勝利,「更重要的是,這是民主價值觀的勝利」。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共當局對蘇格蘭獨立公投的結果三緘其口,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拒絕針對此事發表評論。

倒是中國大陸的微博上出現了這樣的評論: 「蘇格蘭公投,讓我們見識了什麼是君子之爭,一邊沒有恫嚇與鎮壓,一邊也沒有上街砍人;我們也看到了民主制度的強大力量,一切政見的分歧最終都由人民做出裁決。與其說是利益或親情的紐帶留住了蘇格蘭,不如說是對民主制度的共同信仰……」

當然,這樣的微博很快就被當局「和諧」了。

9月20日《中國數字時代》發布一條消息稱,日前,中共宣傳部針對蘇格蘭公投事件向中國大陸各媒體下達了一個通知,要求所有中國媒體對此事件「不評論」、「不炒作」;并特別要求大陸各網站「注意控制互動環節的內容」。

有海外评论指,中共當局在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問題上「左右為難」。反對吧,英國政府自己都不反對,外人有什麼好說的;支持吧,又害怕這樣的公投對中國民眾產生示範效應,尤其可能會對有分離傾向的台灣、新疆和西藏引起一連串的後效應。

著名旅美學者何清漣女士在公投結果出爐的當天,在《美國之音》网站發表評論文章《蘇格蘭公投的中國啟示:花錢買安定不如還權於民》。

文章表示,蘇格蘭人選擇留在英國的原因,是英國對他們自決權的尊重。「中共政府也許應該思考:與其花錢買穩定,不如將權利還給人民。在形成國民的凝聚力上,尊重權利比麵包契約更重要。」

文章表示,中共多年來在處理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上,還未脫離花錢買穩定的思路。至今,一些「地方督撫級大員」總結的經驗,仍然是「凡能夠用人民幣擺平的矛盾就是人民內部矛盾」。

而這種靠花錢來購買支持的做法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越不穩定的地區,財政轉移支付越高;地方政府也會以此為由,要求增加財政轉移支付的額度。

今年8月29日,《南方周末》發表了《【新疆這五年】公共安全,新疆要花多少錢》一文,指出,新疆高達3000多億的年財政支出中,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高達60%以上。而新疆與西藏地區的「維穩經費」也越來越大。以新疆喀什為例,在東突勢力較盛的喀什地區本級財政中,每花100元錢,就有約13元用在「公共安全」(即「維穩」)上。

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實是,這些高成本「維穩」的地區正是中國大陸目前社會矛盾最突出,衝突最激烈的地區。

何清漣在文章中分析稱:「這充分說明,花錢買不來穩定。在這一策略實施初期,可能有效;過了臨界點,邊際效益下降,趨近於無,最後成了『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的局面。」

文章表示,為了讓少數民族確信,與中央政府合作比分裂出去對他們的發展更有利,中共當局越來越多地藉助于財政轉移支付,「希望通過利益羈絆來平抑民族或宗教獨立情緒」。結果是「財政轉移支付這根胡蘿蔔越來越大,大棒也變得越來越粗,最後,胡蘿蔔的安撫效用完全消失,少數民族只感覺到大棒敲擊的痛楚,積累的怨恨日甚一日」。

文章最後表示,蘇格蘭公投展示出的蘇格蘭獨立運動與英國政府的雙贏,對花錢買安定的中共特色策略是個諷刺,也是個啟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