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微刺激 經濟泡沫與投機繼續膨脹

Facebook

最近,中國經濟「微刺激」一詞正式登場,這意味著「克強經濟學」的三大要旨之一「政府不出台經濟刺激措施」已告放棄。

*為何再祭「政府刺激」舊法寶?*

中國經濟政策將重回政府刺激的老路,其實在今年2月初就有徵兆。估計礙於「克強經濟學」的要點之一是政府不出台刺激措施,因此,所謂「刺激」就成了宜做不宜說之事。就算出台,也得重新包裝,所謂「微刺激」說法就是新包裝。

應該承認,李克強總理確實不想走政府刺激這條後遺症嚴重的老路,但中國經濟已經養成「政府投資依賴症」,要想改變這一慣性,其難度如同讓一位依靠嗎啡、大麻等度日的癮君子放棄對興奮劑的依賴。這點,我去年7月就在「李克強經濟學的制度基礎何在」一文中談過,算是不幸而言中。

今年2月份,央行聘請馬駿任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近幾年中國地方債務過大,不少人深感擔憂,但馬駿卻是少數認為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總體可控的樂觀者,因此,他的當選意味著政府將實行貨幣寬鬆政策。馬駿解決存量債務的建議,是加速地方政府發債的條規建設,同時繼續發債,2014年地方政府發債規模需從 2013年的3500億元提高到5000億元以上。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4月份在一次國際金融會議上借記者採訪之機對外公開宣佈,將制定相關法律,給予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更多預算自由。

如此調整經濟政策,是基於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從去年底開始,影子銀行的信託業務危機不斷,民間借貸噩耗連連,資金鏈斷裂導致中小企業破產的事情屢屢發生。實體經濟情況也不見好。3月份,全國財收1.01萬億,同比增5.2%;企業所得稅881億,同比降7%,其中工業企業同比降28.8%。地方財政仍然高度依賴賣地:一季度全國土地出讓金1.08萬億,同比增40.3%,地方財收1.95萬億。賣地與地方財收比1:1.7。如果說今年一季度以前,政府出手救經濟還是不救尚在兩難之間,到了此時,救未必立竿見影,不救必然衰竭。

*微刺激:地方政府久旱逢「甘霖」*

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增加的背景下,「微刺激」方案出台。4月初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三項經濟推進措施,實施開發性金融政策,支持對棚戶區的改造;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範圍。對此,國際投行界一致叫好,認為「微刺激」較「規模刺激」有優勢,主要是這「一攬子穩增長措施」總體規模小,僅相當於GDP的0.21%,不會造成新的產能過剩、不會引發新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不會留下物價上漲隱憂。國際投行界叫好乃是本行業利益驅動,因為只有繼續將中國看作投資熱地,他們的業務才會興旺。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微刺激」穩增長措施的積極響應者,紛紛推出早已蓄勢待發的地方版穩增長措施。據報導,廣東、海南、天津、江西、貴州等省公佈本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投資額分別為36658億元、17950億元、8231億元、6000億元、2499億元,總計投資總額超過7萬億元。其中環保與交通成為重點。原定2014年的六大經濟任務當中那條「著力防控債務風險」,不再起約束作用。

目前,各省的環保項目尚無很清晰內容可備查考,但交通與新城鎮建設過去一直都是地方政府的主攻經濟領域。以鐵路為例,建了鐵路是否就能產生經濟效益是個問題,最好的例證就是中鐵總公司總負債突破3萬億元,但這輪地方版穩增長措施中,不少省份都有修建鐵路的計劃。以江西省安排的首批重點項目中,交通項目有 43項。今年內將建成5條高速公路、續建6條高速公路、計劃新開工高速公路13條,建成4條鐵路的江西段。整個計劃聽起來與大躍進速度相似。

各省的新城鎮建設也不可樂觀。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課題組2013年調查12個省、區的156個地級市和161個縣級市,發現90%以上的地級市正在規劃建設新城新區,12個省會城市共規劃建設55個新城新區。最瘋狂的例子是某西部省會城市提出建3個新區、5個新城,總面積是現有建成區面積的7.8倍。中國現在到處都出現無人居住的「鬼城」、「睡城」、「死城」,可以想像,今年的所謂新城鎮化建設,仍然是只創造GDP、為地方政府提供財政收入,卻使經濟結構更加惡化的老路。這些增發的貨幣帶動的投資,確實讓地方政府如飲甘露;但從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卻是飲鴆止渴。

*中國金融安全的真正威脅來自哪裡?*

習近平最近強調十一項國家安全,其中包括經濟安全與金融安全。實際上,威脅中國經濟安全與金融安全的不是其他因素,就是中國的政府刺激經濟政策。

中國經濟30多年的高增長,基本上依賴政府主導下的投資刺激,而政府投資說穿了就是依靠增加貨幣供應量(即印鈔票)來製造所謂經濟繁榮。遠的不說,就以近十年為例,就是是通過不斷增印鈔票與發行地方債券、加大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其結果世界也都看到: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印鈔機,中國經濟高度泡沫化,地方政府深陷債務泥潭。面臨危機,無論是去年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說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即不再繼續增發鈔票與地方債。

事過一月,微刺激方案出台,充分說明中央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已經計窮力竭。過去十多年,修高鐵、建大學城、發展房地產等政府強刺激招術頻頻發力,尚且無法推動經濟增長,還留下了巨額債務以及病入膏肓的經濟結構。如今重回政府投資刺激經濟發展的老路,說明調整經濟結構完全無望。

調整經濟結構需要付出代價,尤其是中國這個龐大的經濟體。2008年是外資撤出中國的轉折點,房價當時也不像2009年以後那樣虛高。我曾撰文談過,那可能是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的最後一個時機。但當時中國高層面臨換屆,當政者不願意承受政治風險,採用了政府投資刺激的短視方法。雖然在短短一兩年間證明了「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在世界經濟遇到時 困難時還能夠一枝獨秀,卻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錯過最後機會。

2009年以後的巨額投資,大部分進了房市與股市,只有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賺了大錢,2009年至2013年這5年間,這類央企在房地產行業賺取的淨利潤達2000多億元,其他政府投資的行當則形成了巨大的產能過剩。目前中國的投資環境與2009年相比沒有大的不同,仍然缺乏新投資領域,「微刺激」方案增加的貨幣供應將與以前一樣,仍然是流向房市(新城鎮建設)與股市,有關部門已於4月上旬開通了 「滬港通」,香港和內地的投資者不用去對方市場開戶,就可以直接進入對方市場投資。從這點來看,當局很明白下一步的「經濟熱點」就是投機。

現階段,中國經濟政策的多變無常,是以月為時間單位:從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稱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方針),到微刺激(實則就是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只相差一個月左右。政策不聽方針使喚,充分說明中國經濟依賴政府投資,有如吸毒者依賴毒品生存一樣。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