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周永康案公布的技術難度與政治考量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4月4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周永康被調查已是海內外一個公開的秘密,如今外界關注的只是北京當局將在何時,以怎樣的調子來捅破這層窗戶紙。日前,有英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分析了周永康案公布的技術難度與政治考量。

周案的技術難度

4月1日英國《金融時報》以《中國打虎中的獵獲物》(Captured in a Chinese tiger hunt)為題發表文章說,71歲的周永康及其親屬目前在一個專門關押危及國家安全犯人的秘密監獄,「他們的犯罪細節將在數周之內公之於眾。」

然而,此前類似這樣的「預測」也出現過幾次,包括在今年的中共兩會前後公布的預期都落了空。周案的公佈看起來是山重水復,似乎比薄熙來案更為複雜、更加敏感。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因素與考量呢?

4月3日,英國BBC中文網發表「白墨」的署名評論文章表示,周永康這只當局要打的「最大一隻老虎」,習近平面臨的局面顯然與《水滸傳》中的武松不同,他不但要有勇氣上「景陽崗」,還要考慮下了「景陽崗」之後的局面。

文章分析,從技術難度上來看,腐敗調查與刑事案件不同,主要靠當事人的配合,主動承認。如果當事人死不承認,查證的進展就會受影響。而此前,路透社曾引述消息來源披露,周永康至今拒絕與調查人員配合,堅稱自己遭貪腐指控是政治迫害。

BBC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表示,從已經透露出的信息看,周永康案的涉案人員和受指稱範圍極廣,因此「有一個切割的問題」,就是哪些可以定在周的頭上,哪些屬於周的親屬和親信的,這樣複雜的案子自然需要時間。同時,北京當局還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必須要找到一個相對平靜的檔期宣布,以免被沖淡」。

今年兩會結束後,外界一度有消息稱,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2014年1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在小範圍內向與會黨政高級官員通報了周案的大致情況。

消息稱北京當局目前難以公布的主要考量是,政治局常委落馬茲事體大,必須倚重法治將周案辦成斬釘截鐵的案件,因此各種證據必須十分確鑿和全面。此案的高質量要求,也讓辦案人員馬虎不得,案件的地毯式清查,其工作量無疑是前所未有的。

另外,周永康本人曾「貴」為常委,從石油系統到國土資源部、四川、公安部、中央政法委,關係網盤根錯節,周的親屬依傍其權勢坐大,也形成龐大的家族親信集團,致使該案牽連的外圍人員數量很龐大,「消化」錯綜複雜的案情需要時間。

周案的政治考量

從政治考量上來看,周是已經退休的政治局常委,調查周案就打破了所謂「刑不上常」的中共潛規則。這對現任其他常委和已經退休的中共其他元老來說都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

BBC引述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副教授朱江南表示,查辦周永康,可能會讓現任中共高層和退休元老中都有人惶惶不可終日。習的政治阻力是顯然的。周案遲遲不公布,顯然中共高層有政治上的分歧。

朱江南分析說,習近平打下周永康是彰顯其政治能力和膽略的好例證。但是,社會上的反應不一定都是習近平想看到的。所以,習要反覆衡量得失。媒體的不斷放風就是在為老百姓做心理準備,一旦公布時,大家都覺得是個已經接受了的事實了。

今年稍早時候,知名博主「牛淚」發表博文表示,中共高層政治是一種動態平衡,有著極其微妙的政治生態系統。特別是周永康在多個系統經營多年,曾經手握「國之重器」,在多個領域黨羽遍布,尤其曾全權掌握「刀把子」的政法系統,「誰也不知道他到底埋了多少暗線,掌握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內幕」,因此,「這種情況下,如果想把案件坐實,就必須先把證據坐實,把黨羽剿除,把各種可能的意外都考慮進去」。

「牛淚」認為,深諳中國數千年政治歷史的習近平和王岐山當然知道「操刀必割、執斧必伐」的道理。

博文寫道:「在政治對決博弈上,如果已經決定動手打擊,露出了殺氣,就必須要痛下決心,猛斬下去。如果在殺氣已現的情況下再猶豫收回,不僅會給對方喘息機會,而且還會傷害自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