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中國拉近兩岸關係的宏偉計劃心存牴觸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02月14日訊】 (美國之音電)

中國官員提出的建議包括興建一座連接台灣和大陸的橋樑或一條隧道以及兩岸共同管理中國控制下的一座島嶼。雙方本星期正在中國會晤,但是不可能觸及這些項目。

台灣已經暗示不適於開展這類超大型項目。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教授劉一君(Liu Yi-Jiun)說,台灣民眾抵制帶有統一含義的舉措。

他說:「統一台灣海峽兩岸的不同實體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但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台灣民眾的真實想法。一方面,中國大陸試圖爭取贏得台灣更多的民意。但是台灣地方太小,人口太少,所以大家對我們究竟得到多少好處抱持懷疑態度。」

台灣1949年因內戰而與中國分治,兩岸分治狀態持續至今,但是北京仍然把它視為有朝一日與大陸統一的一個省。北京試圖重新收復台灣的努力一直進展不順,兩岸的交往受到阻礙,直到2008年出現轉機。當時,馬英九總統擱置政治議題,通過貿易和投資協定建立兩岸互信。在馬英九擔任總統期間,兩岸達成了19項經貿協定。

2008年達成的一項協議允許大陸人前往台灣觀光旅遊,促進了台灣的服務業。去年兩百多萬大陸遊客去過台灣。今年台灣將把自由行的大陸遊客限額由每天3000人提高到4000人。2010年兩岸簽署經貿合作協議之後,兩岸雙向貿易於2010年突破1000億美元。台灣還減少了對大陸投資的限制。

中國歡迎兩岸經濟融合的舉措,這是北京倡導的漸進統一策略的一部分。但是臺北不理會北京方面提出的在2030年前建成跨越160公里的台灣海峽的大橋或隧道的提議,這個耗資800億美元的項目是兩岸統一的像征。台灣投資者傾向於開發國際化程度高、經濟發達的上海附近的平潭島,中國官員挑選這個地區作為兩岸聯合治理的試點。但是開放中國大陸服務業貿易的協定在台灣立法院受阻。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Alexander Huang)列舉了台灣內部的政治障礙。他說,由於這些障礙,台灣陸委會和中國國臺辦未來會晤時會面磋商時,很難討論北京提出的過於雄心勃勃的計劃。

他說:「一些問題涉及到台灣內部政治,也涉及到不同的工商業利益。我認為近期內這些問題不會列入陸委會和國臺辦的議事日程。」

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南區學生會負責人黃春榮(Huang Chun-jung)說,台灣人將反對破壞台灣自治的方案。

他說:「基本上台灣跟中國目前是屬於敵對的關係, 在經濟方面當然也要看情況,不可能全盤地接受 ,不可以危害到台灣主權的前提 。」

預計北京將在台灣準備2016年總統選舉之際還會推出一些親善台灣的新方案。馬英九受任期限制,不能競選三連任。北京希望打動台灣選民,讓他們選出一位親中國而不是傾向臺獨的領導人來接替馬英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