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新聞看多 心傷比在場者重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2月10日訊】研究顯示,當一場災難發生後,透過媒體了解最新消息的民眾比現場目擊者受到的創傷還要大。

據中央社報導,根據一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期刊的研究,沒有親身經歷的人,相較於曾目睹或認識其中受難者的人,較可能出現急性壓力症狀,以及較可能觀看更多關於攻擊的媒體報導。

研究是根據今年4月15日波士頓馬拉松爆炸發生不久後,對4675名美國成人的調查結果。研究說,1天觀看、閱讀6小時與以上相關資訊的民眾,會出現更強烈的心理壓力指標。

研究共同作者席佛(Roxane Cohen Silver)說,儘管許多最血腥的畫面在媒體發布前有處理過,但目擊者拍下的未經編輯照片,以及許多未加工的影片,在推特(Twitter)、YouTube、臉書(Facebook)與其他社群媒體廣為流傳。

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擔任心理學教授的席佛表示:「即使不認識其中任何人,或者當天也不在現場,暴露於媒體資訊所造成衝擊令人震驚。」「接觸媒體資訊是比親臨現場更強烈的急性壓力反應預測因子。」

自從2001年美國本土首次遭到重大攻擊的911事件以來,針對民眾透過數位與傳統媒體一再接觸暴力資訊造成的心理衝擊,這項研究提出討論。

急性壓力反應受到一系列的症狀所定義,包括負面侵入想法與反覆出現負面侵入想法、情境再現、覺得瀕臨過度警覺、以及試圖避免會想到該事件的相關事物。

哥倫比亞大學達特新聞與創傷中心 (Dart Center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 at Columbia University)行政主任夏皮洛(Bruce Shapiro)說,這項研究對新聞機構引發重要的倫理問題,並且和過去研究已知的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現象一致。

不過夏皮洛也指出,短期的急性壓力反應不必然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夏皮洛說:「還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知道急性壓力症狀是否升高轉為長期的心理傷害。」「要判定是否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必須觀察症狀是否持續超過6週以及是否干擾到生活某些重要層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