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重訪臺灣--士林的夜市與早市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1月29日訊】因為出版《赤龍的錢囊》(博大出版社)一書,今年11月中旬重訪臺灣一個多星期。距上回第一次訪問寶島,倏忽八年已經過去了。拜會臺灣的新老朋友,乘高鐵南下北上,再度體驗臺灣自由愜意的生活,人還在,時不同,世局也已經大不相同了。

預訂臺灣的行程時,選了幾個旅館,徵求臺灣朋友的意見,看看哪家比較方便。朋友說,現在臺灣旅遊業市場競爭激烈,有許多旅館開張營業,選擇也很多。臺北和臺南旅館房間的價格,相同星級的旅館,比美國至少要低上三成,在美國的旅行網站上預訂,經常比在旅館的中文網站上看到的價錢要低。臺灣旅遊業界的競爭和他們爭相贏得外國遊客的營銷策略,由此可見一斑。

最後選擇的第一站的旅館,就在臺北的士林夜市旁邊,離士林官邸不遠,也靠近臺北捷運的劍潭站。當時的打算是,演講研討、推介新書、媒體採訪、四處拜會之餘,晚上回到旅館,應該不愁逛不到臺灣的夜市、吃不到臺灣地道的小吃了。果然,在士林的那幾天裡,每天晚上都去夜市逛上那麼一逛,多多少少每次都嚐點什麼新鮮的東西,可惜還是沒有能夠把所有的小吃、飲料嚐個遍。

那天,時差有些錯亂,早早就起床了,就想去看看士林夜市的清晨是什麼樣子的。原來,夜市之外,這裡還有個早市。夜市從下午開始到深夜和凌晨,早市從清晨開始到中午結束,你登臺罷我登場,充分利用這裡的每一寸空間和時間。

這其實是臺北市民生態的一部分,是社會食物鏈的一個環節。早上,菜販和肉販把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帶到早市,當地的居民和夜市的業主們紛紛採購,準備夜市所用的原料。採購結束早市收場,夜市從下午就開始了,夜市的攤主們把當天進貨的蔬菜和肉食做成各種佳餚賣掉,原料用完之後,晚上夜市收攤,等待第二天的循環。有趣的是,豬肉批發販把大量的豬肉,半爿半爿的豬就丟在夜市餐館和小攤的前面,等待店主人來取,而店門依然緊閉,估計店主人還沒有起床呢。早市人來人往,過往行人對丟在門外的大片豬肉視而不見,讓人感到古樸和淳厚的民風。

夜市裡,各種各樣的臺灣小吃自不待說,應有盡有。那天晚上買了一碗魷魚羹,攤位後的老人問要不要麵,我說要,他就默默的取料、下麵、開始煮。魷魚撈出來後,他就一粒粒的數,非常的認真,然後加羹汁,加蔥末,拿捏的分寸極好,堪稱質量控制方面的專家。魷魚羹做成後遞給我,默默的收錢,面色沉靜,姿態沉穩,一切盡在不言之中。那魷魚羹也確實味道鮮美,黏稠適宜,非常的可口。

夜市的攤位和小吃店,多用一次性的碗盤和塑料餐具。一次,從一個女攤主那裡買了一碗牛肉麵和一碟子滷耳絲,她居然把裝耳絲的碟子套在一次性的塑料袋裡,這樣她也免洗盤子了,客人吃完後把套在外面的袋子一扔,就完事了,提高了小吃攤的效率。套袋子的盤子看起來有點滑稽,讓人想起在美國有些華人的家庭裡,把電視的遙控器也套在袋子裡用慣。

臺灣人現在廣泛談論的,是食安(食品安全)問題,臺灣民眾很是擔憂,演講會和新書推介中也經常被問及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從何時開始的呢?與中國大陸的有毒和有害食品是否有關係呢?中央廣播電臺的主播、臺灣著名的人權協會理事長楊憲宏先生認為,是臺商「西進」之時,中國社會壞習慣「東漸」造成的。

楊憲宏是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前總統府人權委員會委員。他記者出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曾任多家電視新聞部主管及雜誌社長,經常在臺灣平面及電子各媒體擔任評論人,是臺灣著名政治評論人士,活躍於各電視臺新聞頻道。在央廣,他主持「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節目。

在央廣接受楊憲宏專訪時發現,他果然不愧是名嘴,反應機敏,知識淵博,見識深刻。他的節目名稱是「為人民服務」,是借毛澤東的話反其道而用之。楊憲宏說,毛的這句話很荒唐,它沒有主語,是說只有毛他自己可以「為人民服務」,連服務別人的權利都要壟斷起來。這觀點也是頗有見地、獨樹一幟的。

臺北吃的很便宜,如果掙的是美國的工資,去臺灣渡假或小住,吃起來就更是愜意。早餐豆漿、油條、米漿之類的,加上夾蛋或夾肉的燒餅,兩個人吃也就100多塊新臺幣,折合3~4塊美金。《赤龍的錢囊》一書,接近200頁,出版社的定價是220元新臺幣。跟演講會的聽眾開玩笑說,你們要買書的話,還得節衣縮食,要省下四天的早餐錢,才能買得起這本探討中國經濟真相、中共赤龍如何發財的新書。

--原載《新紀元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