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濡山:中國真的要成為全球最大的垃圾場?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6月18日訊】提要:中國環境惡劣的狀況到底如何,可能很多情況尚屬於「國家級機密」,導致環境污染及其惡劣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本國主動製造的垃圾和被動接納國外的垃圾。

由於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失衡、國家治理體制僵化、環境立法及執法嚴重滯後以及國民綜合素質較低等原因,中國事實上已經成為承載全球垃圾規模最大的垃圾場,並且新生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化學垃圾、電子垃圾仍在源源不斷地製造出來。由此導致的直接後果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污染國,這意味著,若徹底醒悟並行動起來,至少需要十多年的艱辛努力和巨大付出,才能為子孫後代恢復一個較好的生存生活環境。

中國環境惡劣的狀況到底如何,可能很多情況商屬於「國家級機密」,但是導致這一惡劣的狀況的原因十分明朗,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本國主動製造的垃圾和被動接納國外的垃圾。

本國主動製造的垃圾主要有七大方面:

一是長期大規模、低成本的各類出口加工業,導致價廉物美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國,而「製造」的大量工業垃圾留在本國。來自商業部的資料表明,中國自2001年入世以來,年出口產品總值每年以大約30%迅速增長,2001年約為2000多億,到2007年以後就突破10000億,而出口產品的約70%為初級加工品及活動物、飲料、非食用原料、動植物油脂及糖類等產品,中國這種出口結構,必然導致大量固體、液體及氣體工業廢氣物垃圾污染環境。雖然每年究竟產生多少工業廢棄物不得而知,但從諸多報導來看,一兩個中等規模的企業或明或暗排除的垃圾,就可以造成坐在區域江河、土地、空氣的嚴重污染,而治理其所造成的污染,所付出的的代價遠遠超過該企業所作出的稅賦貢獻。這就是企業和地方政府不正視治理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是大量礦產資源的粗放開發及加工,導致極大的地質污染及地質災害。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地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比較混亂,一方面,地下開採的廢石、廢渣隨意堆排,導致極為嚴重的礦山泥石流地質災害及其隱患,同時還嚴重破壞其鏈生的地下水含水層;另一方面,「三廢」無序排放導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屬及氰化物污染嚴重,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比如,全國各地的很多露天煤礦及有色礦物原料的開採,導致區域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滑坡災害頻發、壓占土地及破壞突出;除此之外,大規模且無序的地下開採業,也引起的地面塌陷,並對地表建築物及人居安全影響嚴重。

三是快速粗放的城鎮化導致建築垃圾無所不在、肆意傾倒。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也催生了畸形低品質的城鎮化發展,全國「攤大餅」式的致城市建設,催生了盲目無序的房地業大發展,而城市功能嚴重不足。由此導致大規模的拆遷與大規模的硝煙彌漫的建設,使一座座千篇一律的建築群拔地而起,於是日益增多的建築垃圾隨意堆置現象愈來愈嚴重,肆意掩埋和填充溝壑,成為主要方式,由此導致地下水污染,重金屬超標嚴重。中國每個中等規模以上的城市,每年的建築垃圾產出數量已在城市垃圾總量中佔有很大比例。有關人士曾粗略估算,僅2006年一年,全國產生的建築垃圾就高達20-30億噸。

四是城鄉居民生活的改善,衍生出大規模的生活垃圾。由於粗放的城市化進程,導致功能不全、基礎條件差、管理手段滯後等原因,現階段全國城市中仍有約50%的生活垃圾未實現無害化處理,在縣城和建制鎮中仍有近90%的生活垃圾未實現無害化處理,而村莊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更接近為零。

五是科技水準的快速發展,製造出越來越多的電子垃圾。據統計,中國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高達230萬噸,僅次於美國的300萬噸,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電子垃圾的數量還將以每年5%~10%的速度增加。聯合國環境總署2010年發佈的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市場上源自電腦方面的電子垃圾與2007年相比將增長四倍。所有這些電子廢棄物,如果回收處理不當,都將是未來環境的主要污染物。

六是農村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及農產品成本與價格的倒掛,導致嚴重的農村土地及流域污染。目前,中國已有大半的地區氮肥平均施用量超過國際公認的上限225千克/公頃。過量施肥、盲目施肥最終導致化肥利用率低下,大部分化肥流失進而造成當地環境及流域污染。與此同時,農藥的濫用程度,也備受莊家詬病。全國人大常委會2012年對農業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時發現,一些地方存在濫用化肥、農藥、農膜的現象,特別是一些企業排汙造成土壤和水源等污染,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化工污染日益成為農村的重大污染源。苯、酚、磷類有機污染及鎘、砷、鉻、汞等重金屬污染嚴重,在對空氣、水體造成污染的同時,也成為土壤中長期存在的「毒瘤」。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再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後,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正進入集中多發期。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土壤重金屬污染事件,即是明證。譬如,太湖流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迅速、工業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土地利用變化明顯,資源消耗劇烈,致使太湖水質嚴重惡化,環境突發事件頻發,已經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七是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已經形成一個從初級收購到物流、再加工和再利用的、龐大的細分合作細分黑色利益鏈,其中包含著很多違法違規活動和污染環境環節。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有6700多家,已登記註冊回收網點23萬個,未登記註冊或臨時的回收網點有近60萬個,回收加工處理廠5300多家,從業人員190萬人。行業「魚龍混雜」!比如,一些報廢汽車回收中心生意紅火,地下車間從報廢車上拆解下來所有的零部件,從塑膠膠條到方向盤、儀錶板、車燈,重新組裝後再出售,據估計每年3/4該報廢汽車仍在馬路上行駛。中國正變成「世界最大汽車垃圾場」。

總之,長期以來,地方政府重發展輕治理的思維方式,導致污染問題日積月累、積重難返,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從政府到企業及民間,每年用於治理污染的投入嚴重不足,且粗放使用。在污染治理這個問題上,中央與地方、政府與企業似乎一直在玩老鼠與貓的捉迷藏遊戲,並相互隱瞞欺騙。

被動接納國外的垃圾主要體現在:

一是長期以來,走私管道把國外大量的生活垃圾進口到國內,翻新處理後傾銷到國內市場,或者再次出國。比如,「發黴變質的廢紙、碎玻璃、飲料瓶、抹布、紙尿褲……各種城市生活垃圾被偽報成廢紙走私進口,然後再進行分揀,謀取利潤」——2013年4月9日,江蘇蘇州市宣判一起走私進口垃圾案,引人關注。中國近年來查辦的一系列案件顯示,跨境走私「洋垃圾」的幕後推手是高達數十倍的瘋狂暴利。據英國《每日郵報》今年4月6日報導,英國環境部門近日公佈了一份檔,引來當地民眾廣泛關注。在這份檔中,英國官員承認,每年有1200萬噸的分類垃圾「出口」到中國、印度和印尼等國家(此前資料表明,運往中國約為每年200萬噸)。

二是一些加工業企業,以原材料進口名義,把國外的垃圾原料、廢棄材料,進口到國內進行二次加工使用,其中不乏包括大量的化工化學類垃圾產品。我國加工利用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物已有十幾年歷史,進口廢物數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趨勢,對補充我國資源不足緩解資源供給緊張局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不可否認,目前我國進口廢物加工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如非法進口垃圾的進口事件時有發生,大量危險廢棄物通過夾帶或走私等途徑進入到國內,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譬如,中國餐飲市場的發泡餐具,其相當規模的原材料,竟然來自從國外進口的工業塑膠廢棄物提取生成的聚丙乙烯發泡顆粒(即再生料),再將這些顆粒賣給發泡餐具廠作為原材料。

三是越來越多的電子垃圾開始大規模傾斜到中國。據統計,全球每年產生上千萬噸電腦、手機、印表機等電子垃圾,其中70%以上通過各種「灰色」管道進入我國,中國正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電子垃圾場!國內媒體2007年報導,在全國八大電子洋垃圾集散地中,廣東汕頭貴嶼鎮、清遠龍塘鎮、南海大瀝鎮名列前茅,占全國電子洋垃圾進口市場的半壁江山!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