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重旱 水利政策人禍甚天災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05月02日訊】雲南曾經降雨充沛,河流眾多,年徑流量達到200立方千米,是黃河的三倍。中國大陸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就是在雲南昆明建成。不過,該電站目前已經因為乾旱停止運轉。雲南的乾旱,“烤問”著中共政府的水利發展政策。

雲南境內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大小小的河流上,分佈著規模不等的水電站。

河流具有資源、生態和環境三大功能。目前國際上對河流水資源的開發,一般控制在40%的程度,以確保河流各項功能正常。但中國大部分河流的水資源開發程度高達80%以上,而雲南、四川等西南地區一些河流的水資源開發程度高達100%。西南水電開發的總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幾十個三峽大壩的水平。這種掠奪性、大躍進”式的水電開發,對整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根據最新資料,在這波總裝機超過18000萬千瓦的西南水電大躍進中,除了較早建成的金安橋電站控股單位是民營企業外,金沙江所有梯級水庫計劃,全部被5家國企巨頭分食。

更令人擔憂的是,2012年,橫斷山研究會首席科學家楊勇,談到金沙江流域的水資源開發就擔憂:這個地方的地質活動規律和地震活動規律研究,還沒有突破,一旦造成地質災害,後果不堪設想。他說,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地質權威,對這一現象,集體保持沉默。

新唐人記者林瀾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