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奇:中國經濟數據的虛與實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3月2日訊】中國的官方經濟數據不可信,並不是新聞,反而是中國如果有些官方數據公認並沒有被誇大灌水,其真實性遠高於其他官方數據,就會成為研究者的至寶。

中國的官方經濟數據所以不可信,當然就是因為「為政治服務」。從地方到中央,經濟數據往往成為爭功諉過、粉飾太平的工具,而統計數據最重視的可信度,就被愚民的需要所「和諧」掉了。

在今年二月下旬,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經濟增速從長期下滑中強勁反彈的數據,權威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的反應不只是明顯存疑,而且還進一步整理了「非官方數據」來加以對照。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官方的GDP數據都相當美好的符合政府宣示的目標,但是「非官方數據」所指出的情形卻沒那麼樂觀。舉例而言,渣打銀行的經濟學家王志浩就認為官方數據嚴重低估通脹水準。依照他的推算,中國2012年的經濟增速為5.5%,這個數字遠低於官方公佈的7.8%(不令人意外的,7.8%高於中國政府早先宣示的7.5%目標)。

根據中國官方的數據,中國2012年底在固定資產投資與零售方面出現了10%-20%的可觀反彈。《華爾街日報》給出的其他數據,卻顯現出相當不一樣的情形,包括:鋼鐵價格今年的1月同比下降12%、去年12月的挖土機銷售量下降14%、Nike在11月的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下降6%、麥當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銷售額下降等。

《華爾街日報》指出一個新的問題是: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進出口數據公認準確與詳細,是中國經濟指標中的亮點。但在過去兩個月急躁的「數據美化工程」當中,連貿易數據也被動了手腳。在內地出口香港數據與香港從內地進口數據之間呈現越來越大的差異,其中明顯存在虛報。

中國官方雖然可以誇大數據,但廠商並不是心裡沒有個底。一項調查顯示,在2012上半年時有93%的受訪者預計2013年出口會增長,到了11月時,這個比例大幅下滑到了51%。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最近的政策作為中窺見中國經濟的實像:在2013年一開始,中國信貸突然開閘,發行量出現前所未有的激增,但到了二月底,卻出現了打破紀錄的回籠資金規模。這種猛放猛收的怪異行徑,顯現出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以及通脹情形都比官方數據願意承認的情形要嚴重,才會讓信貸政策陷入不知該放還是該收的兩難當中,而這就不是美化數據能夠解決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