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良臣:正是「信念動搖」救了蘇聯也救了中國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2月15日訊】一

當幾個月前在朋友們發來的郵件中,讀著疑似出自當時還是王儲的大腦的那樣一件約6000字的長信時,還以為他們有反轉的機會;當本人後來看到有政府高官號召同僚要讀一個法國人早在一個半世紀前就出版的《舊制度與大革命》時,也以為他們或許還有反轉的機會;當得知京城宣佈今年就要停止執行勞教制度以及看到真的加大了反腐力度時,又以為他們或許還有反轉的機會——可當近日讀到一個據說只在內部傳達的南巡講話後,前面的那些「以為」都不復存在了,並且相信: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反轉的機會。

理由如下:別的一切都可以不說,只講判斷。我們知道,不論趨勢或叫大勢,如果判斷失誤,一定是滿盤皆輸。說他們已經沒有了反轉的機會,重要依據,就是這個國家的「核心」仍在自欺欺人,把蘇共一夜崩盤原因居然只說成是「信念動搖」,而不認為是國家根本制度造成。在這樣一種制度下,國民離人的「自然狀態」(我理解就是作為人的基本狀態)漸行漸遠,整個國家和政府也更不是洛克、康德和盧梭所闡釋的那樣一種國家、政府的性質,人們在自由、服從等方面的思維方式與中國皇上時代幾無二致。既然如此,現在仍然要維護這樣一種根本制度,實質上也就是要把已經走在邪路上的中國繼續往前推進,一直推到走不下去為止,成為第二個蘇聯。

如此說來,真是枉費了那些研究蘇共之所以被瓦解的中國學者們的心血,他們那些文章真的要算是白發表白出版了。我不知道,在這方面的研究,中國(包括蘇聯自己)有幾篇說真話的文章會認為蘇共的瓦解不是國家根本制度的緣故,而只是一些人「信念動搖」——而況,一些人之所以信念動搖的根本原因不正是那樣一種制度所造成嗎?

極權制度下,除了權力,談何信念!勃列日涅夫就曾這樣說道:「共產主義不過是騙騙那些無知民眾的謊言」。難道我們有人也要像勃列日涅夫那樣繼續欺騙中國民眾下去嗎?

如果說包括中國的一些學者們談蘇聯解體、蘇共瓦解還隔著一層面紗的話,那麼,就來聽聽蘇共自己是如何說的吧。俄羅斯共產黨書記久加諾夫對蘇聯解體、蘇共失去統治地位反思的結果是:蘇聯瓦解的原因:一黨專政,三大壟斷——壟斷政治、壟斷經濟、壟斷真理。

原話是這麼說的:「即壟斷權力的政治法律制度、壟斷經濟利益的封建特權制度和壟斷真理的意識形態管理制度。」「所謂壟斷真理,實際上是一種對思想的箝制,它的最初表現形態就是宣稱:只有黨的理論、理想、文件才是真理(進而又發展為凡是黨的領導者的思想、言論、指示都是真理),必須無條件絕對服從,它是一切媒體、言論的導向。『朕即真理』,一切真理都在我手中,我說的就是對的,凡有任何一點懷疑,或不同的看法,就是違反真理,就是『階級敵人』,應予以鎮壓,甚至肉體消滅。」

「由於壟斷真理,對思想的箝制,對思想文化的專制,稍有不同於官方的意見,就認為是異端邪說,就批判,就處分,就動用專政工具整肅、鎮壓。或投入監獄,或關進瘋人院,或驅逐出國和剝奪公民權等等,這就引起一系列災難性惡果,最終導致蘇共垮台,蘇聯解體。」

也就是說,就算把蘇共的瓦解歸之為「信念動搖」,那也是多年來一黨專政和三大壟斷的結果。不然,怎麼就沒聽說美國民主黨或共和黨也有這種「動搖」呢?按我們有些人的意思,美國民主黨也好,共和黨也罷,他們那些「信念」豈能與蘇共的信念相比?可事情偏偏就是這麼奇怪:別人不那麼崇高的信念,卻一直堅持著,甚至毫不動搖;而像蘇共,信念似乎很崇高,可人們非但不能堅持,最後還徹底動搖並放棄了。這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是信念出了問題,還是不能堅持信念的人出了問題,抑或信念和堅持信念的人都出了問題?

自己是這麼看的:一開始,確實有那麼幾個人甚至一群人有那麼一種信念,而且還宣傳並堅持了下來。可後來漸漸變了味,以至於也說自己有這種信念者,絕大多數都是騙子。這些騙子無非是發現只要說自己有這種信念就能得到好處,就能陞官發財,甚至還能騙到像勃列日涅夫那樣做上蘇共總書記的位置。這樣一來,這種信念就從崇高變成了騙術。

一個政黨弄到連總書記都是騙子,豈有不瓦解之理?世上黨派無數,可我們有誰聽說過「騙子黨」呢?不信,看看就在蘇共瓦解的1989年,蘇聯社會科學院發出調查問卷,收回的還是這樣一組數據:「蘇共究竟代表誰?」答案:認為代表勞動人民的 7%;認為代表工人的4%;認為代表官僚的85%。這說明實行極權制度的政府,一旦罪惡累累,也就等於踏上了不歸路,欲罷不能,只好一條道走到黑,絕不給自己反轉的機會。這是因為他們害怕,害怕人民清算他們的罪惡。如此這般,又還怎麼能說蘇共的瓦解只是因為「信念動搖」而不是實行極權制度的結果?研究蘇共史的人都知道,蘇共根本就不代表蘇聯人民,只是官僚們的代表。蘇聯不是人民的蘇聯,主權也不在蘇聯人民手裡。

我當然不敢說今天的中國如果也發這樣一個調查問卷,收回的也會是這樣一組數據——只是在想,如果也是這樣一組數據,有人又還有什麼理由和底氣要做一個已經被蘇共歷史證明根本不值得做的「男兒」,要撐住這要傾的大廈?再說,就算真的鐵了心要做男兒,真的要撐,別說一個男兒,就是有千兒八百個男兒,面對只代表官僚而早就失去人民信任的腐朽大廈,又能撐得住嗎?

說到這裡,不由得聯想起大半個世紀前,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都是抱著「新中國」一到,人民就能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念,其理由就是,那時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國家是人民的國家,一切由人民說了算。由人民說了算的社會,人民能不幸福嗎?

然而,後來自說自話、代表人民的執政者的所作所為,生活在這個時段的人們都經歷過都感受到了;至於有多少人多少年吃不飽穿不暖,受了多少苦難,後來又讓多少人餓死,簡直是一言難盡!想想,真是辜負了那些無數的先烈們,讓人痛心不已!言及此,本人真想大喊一句:有些人,你們怎麼對得起那些先烈們啊!

至於信念可不可以動搖,這當然可以算是一個話題。

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能有一個好的信念並把它堅持下去當然好。可這裡有一個前提,這就是那信念必須符合常識,符合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不僅如此,堅持這種信念也不會給人們的自由發展帶來傷害,更不會讓人們無端地付出生命代價。如果不符合這兩個條件,這個信念就一定不是好信念,絕不應該還去倡導還去堅持。

如果用上面的「前提」來檢測蘇共,恰恰證明蘇共最後「信念動搖」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倡導並堅持的那個信念有問題,證據就是在堅持這種信念的七十多年中讓蘇聯人民吃盡了苦頭,多少無辜乃至有功的人因為有人要堅持某種信念而慘死。試想,如果蘇共的那種信念一直不動搖,那麼,我們今天看到的仍然是一個專制的蘇聯,是一個怨聲載道的蘇聯,是全世界民主國家都不願意與它打交道的蘇聯,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這樣的異議作家也不會最終回到自己的祖國,落葉歸根。請問:人類要這樣一個蘇聯幹什麼!

要知道,蘇共在堅持那種所謂信念的七十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依靠瞞和騙在維持,而一種信念如果需要瞞和騙才能堅持,這首先就不是一種好信念;其次,這種信念也必不能堅持長久。今天我們有人說蘇共瓦解是因為信念動搖,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沒錯。如果不是信念動搖,那麼大一個政黨,不是自己要瓦解,誰能瓦解得了呢?事實上,當斯大林實行極權專制後,蘇共的絕大多數黨員也就沒有了這種信念,有些人表面上認可這種信念,不過是為了生活,甚至只是為了活著。知道蘇共內幕越多,信念也就越少,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前一任契爾年科,可以說沒有一個黨的領袖沒有一個高官還有什麼所謂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因為他們知道,那些全是騙人的鬼話。

說了蘇聯,不能不說中國,因為中國是緊步蘇聯後塵的。只要有人不是要狡辯,你就不能不承認,蘇共所實行的,毛時代的中國也都實行了;蘇共沒有一個高官相信共產主義,中國又有哪一個高官真的相信共產主義呢?至於到了今天,別說高官,真不知道還有哪一個官員潛意識中還是在想著「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所以說,事實上,1978年的改革開放也正是緣於「信念動搖」。不然,如果還是毛時代那種信念,如果一直堅持與資本主義不共戴天,如果提到私字提到個人利益就要批倒批臭,哪裡還有改革開放?哪裡還有市場經濟(本人實在不願意在市場經濟前面再上「社會主義」這樣一個限制語。因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即使不是水火不容,也完全是兩碼事)?又哪裡還有什麼股票、證券、期貨交易?所以說,不固守一個信念,或說當發現原來堅持的信念有問題時,勇敢果斷地「動搖」乃至放棄,正是人的神性使然,否則,這人也就真的成了糊塗蛋。

1949年後的前二十七年,中國人的信念倒是「毫不動搖」,可給中國人民中國社會帶來的是什麼呢?是謊言連篇,是人民餓死無數,是說打右派就打右派,說發動文革就發動文革。這種信念只堅持了二十幾年,中國國民經濟就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在1980年前後的報刊上乃至中央文件中都是有據可查的。有人的記性為何就那麼健忘不堪呢?中國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不正是我們死活都要堅持某種信念的結果嗎?

可以去想,如果不是包括鄧小平在內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信念動搖」,而是繼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繼續堅持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沒有一系列的城鄉改革,不去加入WTO,中國不僅沒有今天,恐怕也早已要與北朝鮮為伍,成為他們的難兄難弟了。面對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我們怎麼還能把1949年後的前二十七年與後來的改革開放、實行市場經濟以及現在的深化政治體制改革說成是有機統一的呢?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啊。

中國1978年的改革開放,就是一場革命。中央編譯局教授俞可平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談到市民社會時說:「市場經濟制度是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它對整個中國社會的影響不啻於一場革命。」(原載1993年12月8日《天津日報》,另見《民主是個好東西——俞可平訪談錄》第184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所以,本人這麼看,中國人民之所以有改革開放,之所以實行了市場經濟,之所以還有我們誰都難以準確預判到中國將來包括政治體制的各種改革,正是得益於中國人民的「信念動搖」,這與蘇聯解體、蘇共瓦解是一個道理。人間正道是這樣的:如果發現信念有問題,不合人道、不合天性,就一定要放棄那個信念,改弦更張。若是仍要繼續堅持下去,只有死路一條——蘇聯乃至蘇共即是一面天大的鏡子。

短文做到這裡,好歹也算命題證完,再說就要算是囉嗦了。可本人總覺得中國人包括中共在內,最好也能瞭解一點當年曾大受胡適先生讚揚的實用主義理論,這樣,對認識信念以及信念能否動搖大有裨益。比如,美國實用主義創始人之一的威廉•詹姆士,在他那本名為《實用主義》的「小冊子」中所闡釋的有關實用主義的要義,對我們今天有些人的一些糊塗認識乃至應該走什麼路,完全可以起到啟蒙的功效。話是這麼說的:「實用主義願意採納任何東西,既遵從邏輯,也遵從感覺,並且重視最卑微、最具個人性質的經驗。要是神秘經驗有實際的效果,它也願意重視神秘經驗。假如在私人事實的灰土堆裡可以找到上帝的話,實用主義也願意接受一位住在這種灰土堆裡的上帝。」又說「實用主義檢驗或然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看哪個能給予我們最有效的引導,哪個最能適合於生活的各個部分,並且能夠與經驗的各種要求全部結合起來,毫無遺漏。要是神學觀念可以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倘若上帝的概念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實用主義怎麼能否認上帝的存在呢?」(均引自第47頁,商務印書館出版)

一言以蔽之:還是實事求是,還是強調實踐;說什麼都行,就看實效如何。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