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麻林資惠 槓鈴撐出人生彩虹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02月10日訊】(中央社記者李宇政台北10日電)「是不是媽媽不要我,才把我送到保育院。」倫敦帕運健力銅牌林資惠小時候內心的不平,參加身障者的運動比賽後,發現比她慘的人多的是,從此改變心態,享受自己還擁有的。

林資惠出生在雲林縣崙背鄉的小農村,9個月大之前,她其實發育比一般人快,已經可以爬行,但一次發燒不慎感染小兒麻痺病毒,導致雙腳無法行走,林資惠有記憶以來,就必須靠著輪椅移動,也因為小兒麻痺,迫使她4歲就離鄉背井。

鄉下醫療設備不比都市,為了尋求更好的醫治,林資惠4歲到7歲都在台北的醫院中度過,展開了她獨自一人離家的長征,當時只有阿嬤專程北上,租屋就近照顧孫女。

小兒麻痺已經定局,林資惠回雲林讀一般國小,但難免被嘲笑「跛腳」,她回憶,還好老師當時有制止同學,沒讓她受到更難堪的冷嘲熱諷,「要不然我現在可能會心理變態。」

由於父母都是豬肉販,忙於工作,林資惠小學沒讀多久就被送到彰化二林的喜樂保育院,周遭都是處境類似的人,保育院統一管理食宿、負責交通送他們上下學。

「我小時候很自卑,想說,是不是媽媽不要我了,才把送到這裡。」林資惠因為想家,常常在保育院偷哭,一次媽媽偷偷到保育院,林資惠手腳並用,急忙爬出去找媽媽,她現在回想起來,自嘲說,那時候會不會太灑狗血啦。

她走入健力世界,成為舉世皆知的女力士的原因,當初只是為了想減肥、舒壓,卻意外成為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林資惠後來念彰化和美實驗中學,那是一所積極推展肢障教育的學校,她透露,國三的時候因為考試壓力大,想說去運動舒解壓力、還可以減肥,她笑著說,「因為家裡賣豬肉,所以可能從小營養就不錯吧」、「沒想到4月去玩健力、6月就成了國手。」

槓鈴從那時起成了林資惠海海人生的浮木,她緊握目標,白天念書、課後練習,「也可能那時候媽媽要送我回保育院,我用手死抓著沙發不肯,才練就一身好臂力。」

林資惠在2000年雪梨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拿下女子75公斤級第4,2004年雅典帕運、2008年北京帕運都以137.5公斤摘金,不過2012年倫敦帕運以137公斤獲銅,挑戰3連霸失利。

「身障者不一定只能賣口香糖、賣彩券。」林資惠強調,參加比賽,靠的是自己還正常的部位,不是去比誰可憐,在屬於身障者的運動會,大家都缺手缺腳、五體不全,很多人的遭遇都比她慘。

林資惠自勉,「人總會注意自己沒有的,去羨慕人家有的,應該善用所擁有的,然後讓自己更好。」透過比賽,她結交許多朋友,發現自己其實很幸福,並感激說,從小到大,幫助她的人太多了。

今年31歲的林資惠去年重拾課本,考上建國科技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系,雖然和同學相差10幾歲,不過,她認為沒有代溝,更慶幸還有機會讀書,投資自己、培養多元化的興趣,希望一掃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印象。

雖然是學生,林資惠仍利用課餘時間訓練,放眼明年韓國仁川亞帕運,甚至2016年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帕運,「我是運動員」的榮耀,是支撐她奮戰不懈的動力。

林資惠目前住在彰化,沒有回雲林老家跟父母同住,但隨著歲月的洗禮,小時候的不平衡早已釋懷。

採訪當天,她對記者說,「你看我多早就在外面,沒在家裡」、「還好你今天打給我,要不然我回家就沒時間了。」相當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