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仁:鄭州「房」家為何喜歡雙重戶籍?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月4日訊】前網曝鄭州房妹有河南、上海雙重戶籍,讓人跌了眼鏡;繼而又曝房妹的房爸、房媽都有雙重戶籍,讓人跌了眼珠;今天媒體再曝出一個「房哥」的雙重戶籍,這回還能跌什麼呢?據1月3日的新京報,「爆料人向記者提供了翟振鋒兒子翟政宏的兩個身份證號。記者通過國政通系統查證,這兩個身份證上的名字都是翟政宏,但一個戶口在鄭州,一個在項城。出生年份為1985年,具體生日不同。兩個身份證上的頭像完全一樣。」

按理說,一個自然人生活在社會中只可能有一個身份,也只需要一個身份。況且,「身份」不同於房產、綠豆或大蒜,不能炒賣,不能囤積,更不能當作遺產留給子孫,「房」家的人要那麼多的戶口幹啥用?

根據鄭州「房」家的事蹟,我們可以看出多重戶籍的妙用多多。

一是「超生有據」。翟振鋒於1963年10月出生,其夫妻的生育繁殖期正處於中國社會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之下,1985年他們生下了「房哥」,1991年再添「房妹」,作為自然人肯定是超生了,可作為雙重戶籍的社會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兒」,恰恰符合規定。

二是「購房無限」。國家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大多依據購房人的身份資訊來限制購房數量、貸款額度和利率、登記過戶手續的,還有什麼公積金、預期的房產稅之類的因素參與其中,一般人想擁有多套房產就要多付出一些成本。而多重身份則可以更多地佔有社會資源,身份越多,佔有比重越高。鄭州「房」家一個四口人之家都有雙重身份,其據有的29套房產的非法或「合法」途徑必定都與雙重身份有關。

三是「洗錢有路」。洗錢是指將非法資金放入合法經營過程或銀行帳戶內,以掩蓋其原始來源,使之合法化。這個過程首先需要程式上的「合法」,也就是「洗滌」、「漂水」過程必須貌似合法。有了多個原本是一家的自然人以不同「社會人」帳戶的相互轉賬,又有誰能搞明白這些錢的來龍去脈?據說「房哥」翟政宏註冊有兩個公司,是翟家用來「走賬」的。其中的龍源資訊技術公司註冊於2000年,當時翟政宏只有15歲。這兩個公司為「房」家「走」過多少不明不白的帳,恐怕一時難以查清。

四是「前程無量」。不光一個河南的「房妹」在妙齡之年有了華貴的上海戶籍,對於將來姑娘的前景無以限量,更主要的是房爸爸未雨綢繆。假如有那麼一天,中國真的實現了官員財產公示的話,房爸爸可以從身份卡中隨便抽出那麼一張,便是中國「清官」的典型證明:在他幾十年從政生涯中,兩袖清風、一枕寒霜。名下除了工資並無財產,典型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通過戶口獲得的不法的收益恐怕遠不止這麼多。前不久媒體曾披露,在太原市小店區西溫莊鄉西攢村原村主任李俊文,身為區人大代表卻有4個妻子、10個子女,其中3個「老婆」和9個子女的戶口都落在了本村。

一個世界人口最多、地域差別和城鄉差別仍然很大的國家,假如沒有一套嚴密的戶籍管理制度是不可想像的。隨著經濟發展水準提升和流動人口的增加,人們對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這個改革本應是讓制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更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的。令人驚訝的是,戶籍在尚未開始的改革中已經作為另一種軟性「社會資源」,提前被權貴們肆無忌憚地攫取了!

鄭州的「房」家,放在當今這個海子裏,談不上什麼大魚、肥魚。但這個官員家庭的所作所為處處顯示了它最典型的社會意義,戶籍管理方面的腐敗僅僅是其中的「一鱗」而已。如果將其作為突破口,相信一定是一個最有捕撈價值的反腐「漁場」,因為人們已經看到這裏的水很深。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