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願:改革開放增進了中國人的幸福感嗎?(上)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2月17日訊】今天的中國人,吃著無處不在的垃圾食品,喝著不潔淨的水,呼吸著污濁的空氣,忍受著居高不下的房價、學費和醫藥費,納著全球名列前茅的稅賦,所交養老金的70%被不用交養老金的公務員所盡情揮霍,用著比美國高的電價,開著比美國貴的車,燒著比美國貴的油,跑在世界上收費最多的高速公路上,得到的卻是低廉的工資。一言以蔽之,經濟增長的「牛市」帶來的卻是幸福指數的「熊市」!

——題記

「你幸福嗎?」

許多人都曾暗暗這樣問過自己,網路上也常有人提這個問題。前不久,因為一位農民工在遭遇央視記者的這一提問時回答說「我姓曾」,更使這一問一時間成了全中國人都知曉的熱門話題。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樣,這個問題看似簡單,背後卻蘊含了普通中國人對於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自然環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體會。

一位名為「薰衣草人」的網友在帖子中曾這樣回答說:

「我很慶倖,媽媽沒有用奶粉、而是用母乳把我餵養,我慶倖我的頭沒有大,媽媽你真是太醒目了!

「我慶倖我家房子沒有因為我是超生兒而被拆,計生辦的同志太人道了,真是太感謝計生辦的同志了。

「我慶倖我老闆每月按時發給我工資,我慶倖我不用像有些人為了拿工資而爬上廣州海珠橋看風景,雖然工資少了點,但每月省吃儉用還能剩一千來塊。

「我慶倖我沒有犯法,我慶倖我沒被阿SIR把我抓起來,因為我也很容易激動,聽說現在激動很容易就死人,到時法醫宣佈我激動死或者高興死就太不值了。

「我慶倖我在城裏沒有房子,慶倖沒有因為阻止強拆而自焚,因為現在都是有錢就有理,拆你家房子那是為了除舊貌、換新顏!為了加快祖國建設。

「我慶倖我有個強壯的體格,慶倖我因為身體強壯吃了幾年地溝油都還沒死。雖然目前臉色有點發黃,但照我估算,以我強壯的身體再堅持三五年應該死不了!

「我慶倖我長得不算醜,慶倖我沒有因為長得像小偷而被城管打死,因為現在的城管都是火眼金睛,在他們眼裏,長得醜就是小偷,是小偷就會被打死。

「我慶倖我家鄉沒有煤礦,我慶倖我沒有因為挖煤而永遠留在那黑漆漆的洞裏,因為煤礦出事故是家常便飯,不出事故才是奇跡!幾死幾傷,只是個數位而已,幸好,這數位裏不包括我!

「我慶倖小時候打的疫苗沒有把我毒死,至少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什麼不良的感覺,以後可就難說了。

「我慶倖我沒有渴死,我慶倖每天打開水龍頭都有水,我慶倖我還能呼吸,在渾濁的空氣裏大口大口地呼吸。

慶倖之餘,我感到在這個和諧的國度裏很幸福,真的很幸福。」

我想,但凡看過這篇帖子的人,恐怕沒有誰會不明白,這位網友並不是真地在讚頌當今中國人的生活,而是在調侃這種生活,蘊含在這種調侃背後的其實是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滿腹無奈。他的言外之意是:「身為中國人,我們生活得其實很不幸福!」

來自多種管道的調查和研究都表明了一點:改革開放並沒有增進中國人的幸福感。伴隨著經濟的持續高增長,中國人的幸福感不是在提高,而是在下降。

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曾對中國國民的幸福感進行了3次調查,其中,1990年國民幸福指數為6.64(1-10標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卻下降到6.60。也就是說,10年之後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注1)不但下降了,而且比10年前還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07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也描畫了同樣的趨勢: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國城鄉居民總體幸福感分別為3.79、3.73、3.64,呈下降趨勢。到了2009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公佈的幸福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現在的中國人遠沒有10年前快樂了。可見,改革開放並沒有增進中國人的幸福感。

最新資料來自官方人民網下屬的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今年6月15日至6月19日的一次調查,當問及「衣食無憂後,您是否感到更幸福了」,有90.4%的受調查者選擇了「不是,仍面臨住房、工作等諸多煩惱,幸福感下降」,僅有3.5%的受調查者認為,「是,知足常樂」。

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的幸福感不僅在下降,而且明顯低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不久前,聯合國首次發佈了《全球幸福指數》報告。該報告以2005-2011年為調查時段,分別從教育、健康、環境、管理、時間、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社區活力、內心幸福感、生活水準等九大方面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幸福感。結果顯示,在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內地的幸福指數僅排名112位,倒數第45位,不僅大大落後於其GDP總量的排名位次,也落後於其人均GDP的排名位次,屬於相當缺乏幸福感的國家之列。調查結果還表明,在中國,自認為幸福者占9%,生活困窘者占77%,受苦者占14%。

蓋洛普2011年4月公佈的2010年全球幸福調查顯示,僅有12%的中國人認為自己屬於蓋洛普所稱的生活「美滿」一檔,而71%的人認為自己生活「艱難」,有17%的人說自己生活「困苦」。央視也曾聯手幾大門戶網站對中國老百姓的幸福感做過調查,給出了 5個選項:很不幸福、不幸福、一般、幸福、比較幸福。調查的結果顯示:選擇比較幸福的只占4%,幸福的是18%,選擇一般的占40%,選擇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占了38%。

改革開放30年,論經濟,GDP每年增速接近10%,名列全球同期第一;論國力,連跨幾大臺階,已躍居世界前列;論財富,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的純收入增長了6.7倍,大多數人的錢袋子都鼓了起來;論形象,空前奢華的奧運和世博會,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論影響,連一些西方媒體都在熱炒「中國模式」,鼓噪「大國崛起」。按說,這種情勢下中國人的幸福感理應明顯增強才是,可為什麼實際上卻不升反降呢?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但最直接且作用最大的莫過於國民的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注2),尤其是後者。因此,只要我們把普通中國人生活中與其相關的方方面面都盤點過一番,答案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民以食為天。那就讓我們先從吃說起吧。

無可否認,改革開放後,困擾中國多年的吃飯問題已基本解決,今天,大多數人不但吃得比以前飽,而且更比以前好,這是事實。不過中國還有句老話,叫做食以安為先。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國人今天的吃那就實在不敢恭維了,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在驚人地倒退。多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什麼「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簡直讓人防不勝防,神經緊繃,心生恐慌,甚至「談食色變」。

有線民調侃道:

中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

  從大米裏我們認識了石蠟

  從火腿裏我們認識了敵敵畏

  從鹹鴨蛋、辣椒醬裏我們認識了蘇丹紅

  從火鍋裏我們認識了福馬林

  從銀耳、蜜棗裏我們認識了硫磺

  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

  今天三鹿又讓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

  外國人喝牛奶結實了

  中國人喝牛奶結石了

  日本人的口號:一天一杯牛奶振興一個民族

中國人的口號:一天一杯牛奶,震驚一個民族

毫不誇張地說,食品安全如今已成了高懸在中華民族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上面這個廣為流行的段子,正是對這種現狀的生動寫照!

2011年,有感於日趨惡化的食品安全現狀,復旦大學研究生吳恒和34名網路志願者創辦了全國首家有毒食品警告網站——擲出窗外網,收錄了全國有明確來源、有受害者的近3000條記錄。網站成立後迅速串紅,一年來點擊量突破19萬人次。今年5月4日,因為兩小時內出現了25000多人次的超負荷流量,網站一度癱瘓。之後的7個小時內,工作人員不得不更換伺服器。

打開這個網站,首頁是一幅「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圖」,用不同顏色展現了從2004年到2011年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的演變形勢。圖中顯示,2004年地圖上僅呈現有4個深紅色的食品安全問題區域,2011年發展到11個,長江以南地區幾乎「全軍覆沒」。目前,這家網站搜集到的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報導已多達2337篇,僅5月份3天中就更新了6篇。

食品安全的不斷惡化,對國人的健康和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最令人擔憂和憤怒的是,不安全的問題食品不僅危害成年人,還在危害我們的下一代。全世界每年因食物污染致死的5歲以下兒童亡不過300萬,而按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在《可怕的死亡定律——中國人各種非正常死亡均占世界的70%以上》中的計算,中國每年因食物污染致死的5歲以下兒童竟高達210萬。(注3)

連尚在繈褓中的幼兒也都成了問題食品的受害者。廣為人知的「大頭娃娃」便是他們中的典型。

據大陸媒體報導,近年來,由於劣質奶粉奶充斥各地農村市場,誤食了這種奶粉的嬰兒有的出現了頭大身小、渾身浮腫的症狀,人稱「大頭娃娃」。其中尤以安徽阜陽最為知名。

2005年4月,央視國際曾報導說,一度氾濫阜陽農村市場的劣質嬰兒奶粉,已經殘害了六七十名嬰兒,至少已有8名嬰兒死亡。這些鮮花般嬌嫩的幼小生命,剛來到世間幾個月就這樣枯萎、凋謝了,給一個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以無情的打擊。

記者翻開阜陽市人民醫院2003年以來的《住院登記簿》,上面用刺目的紅筆記下了一個個死於「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症」的嬰兒的名字:林樂,4個月,潁上縣關屯鄉;劉陽,4個月24天,渦陽縣高容鎮;李強,3個月,太和縣雙浮鎮;馬長遠,2個月,吳毛毛,4個月,都來自潁上縣耿棚鎮;李城市,8個月13天,臨泉縣呂寨鎮;劉歡,40天,阜南縣三塔鎮;周龍翔,4個月,利辛縣早集鎮。這8個嬰兒是在醫院死去的,所以有記錄。而有一些被收治的「大頭娃娃」,家人看到沒法治或無錢治,就放棄治療出院了,這樣回家的一般活不了,醫院沒辦法統計。

試想,身為中國人,每天都在擔心自己吃的東西不安全,你會幸福嗎?

吃的不安全,那麼喝的呢?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中國的自來水是安全衛生的。但今年5月《新世紀》雜誌首次公開曝光的「自來水真相」,卻令公眾一片譁然,誰都沒想到我們自來水的合格率居然只有50%(注4)。

《新世紀》的報導稱,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住建部對覆蓋全國的4000多家縣級以上城市自來水廠做了一次全國性水質普查。普查結果表明,全國共計有4000多家自來水廠,每天為4億多縣級以上城市居民供應6000萬噸自來水。其中有1000家以上城市自來水廠出廠水水質不合格,自來水合格率只有50%,無一城市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除此之外,全國還有上萬座小自來水廠供應鄉鎮,水質更不樂觀。

據德國工程博士王維洛披露,實際情況其實比這還要糟糕。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中國的生活飲用水品質一直存在兩套標準,一套標準是住建部制定的,一套標準是衛生部發佈的。到目前為止,中國城鎮自來水廠執行的還是建設部2005年發佈的《城市供水水質標準》,前面說到的50%的合格率就是依據這個標準查出來的。不過,從2012年7月1日開始,全國將執行衛生部2006年新制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這個標準比目前尚在執行的住建部的標準要高,可以和歐盟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相比。如果依據這個新標準,中國自來水現有的水質不是50%不合格,而是100%不合格,連號稱全國第一的北京自來水的水質也無法達標(注5)。

讓人憂心忡忡的還在於,自來水出廠後,需經過輸水管道才能到達用戶家中。目前,中國城鎮的這些管道已經普遍老化陳舊,再加二次供水,無疑讓本已堪憂的自來水水質更如雪上加霜。

據專家介紹,老舊水管容易腐蝕、結垢,產生微生物細菌種子,與水中營養物發生反應,形成二次污染,有時肉眼可見,水發黃發黑發臭,但多數時候肉眼無法發現。近年來,全國各地因二次供水導致的水質二次污染事件一直充斥媒體。僅2000年至2003年全國184個大中城市管網水質就發生過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注6)。

經過處理的自來水水質都這麼差,沒經過處理的其他飲用水的水質就更可想而知了。

那麼,飲用水水質不合格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飲用水研究權威、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認為,不合格水對人體的危害,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看得見的通常是微生物污染危害,可能致人突發急性疾病,好在國人習慣飲用開水,可以殺死微生物污染物,這個危害表現並不明顯。看不見的危害,容易被忽視但更值得關注。據他介紹,自來水中的有機化合物總量一旦超標易導致慢性疾病。這些有機化合物中相當一部分是環境激素,又叫內分泌干擾物。環境激素有四方面的危害,會讓人免疫力降低,會影響人的生育能力,會致癌症,會對人神經系統產生干擾。王占生告訴記者,飲用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的水,「一天兩天沒問題,半年一年看不出問題,但有機化合物會在人體中累積,最終對身體造成危害,嚴重時可能致癌、致畸、致突變。」2009年的普查發現,以地表水為水源的自來水廠水質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而以地下水為水源的水廠,不少也出現了氟、砷、鐵、錳等超標(注7)。

據世界權威機構調查,在發展中國家,各類疾病有80%是因為飲用了不衛生的水而傳播的,每年因飲用不衛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萬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稱作「世界頭號殺手」。有資料表明,中國每年因水污染而致病的人有1.9億(注8),因飲用被污染的水而發病致死的有9.56萬(注9)。

試想,身為中國人,每天喝著和用著不安全的水,你會幸福嗎?

吃的不安全,喝的不衛生,那麼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的空氣呢?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0年9月公佈的全球空氣品質地圖,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

在今天的中國,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已成了越來越遙遠的夢。

北京是目前全中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對於這一點,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歸國後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施一公教授有著切身的感受。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過去兩年,不止一次地有朋友問我:你在國內最不開心的事情是什麼?我總是回復:最不開心、也是常常痛苦的唯一事情就是空氣污染。我的慢性咽炎2010年開始,逐漸加重,遇到今天這樣的污染天就像嗓子裏堵了個東西,咽不下去,又吐不出來,很難受。不知還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忍受這樣嚴重的空氣污染。」(注10)

2011年12月4日,美國大使館所公佈的檢測資料顯示,當天對人體有害、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PM2.5,已達到522微克每立方米的程度,超過了「空氣品質指數」最高換算標準500微克的程度,導致北京部分醫院呼吸科患者爆滿,淘寶網上口罩也成了緊俏商品。幽默的北京市民說:「在北京生活,拚爹已經過時了,現在開始要拚肺!」

有線民乾脆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改編成了《沁園春•霧》,以調侃北京天氣:

北京風光,

千里朦朧,

萬里煙飄,

望環城內外,

濃霧莽莽,

鳥巢上下,

陰霾滔滔,

車舞長蛇,

飛機難降,

欲上六環把車飆,

需晴日。

空氣如此糟糕,

引無數美女帶口罩,

惜一罩掩面,

白化妝了(音Liao),

唯露雙眼,

難判風騷,

一代天驕,

央視褲衩,

只見後座不見腰,

塵入肺,

有不要命者,

來做早操。

施一公教授幾乎所有的朋友都知道他特別關注北京的空氣品質,也知道他的心情會隨著空氣品質的好壞而變化。但大多數朋友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較汁」。他在博文中回答這個疑問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污染的空氣對幼兒的發育、智力、健康都會有很多不良影響。可怕的是,這些影響一般不會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被明顯察覺到,也許有些長期受到空氣污染的人一輩子都不會覺察其影響。但科學研究表明,污染空氣中的化學小分子和重金屬不僅會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對心血管和肝臟產生危害,還會誘發突變、加重癌症的幾率,甚至會對幼兒的大腦發育產生不良影響、甚至直接影響智力。最為可怕的是,普通老百姓對空氣污染沒有足夠的意識,一般情況下也不會主動訴求。而對患者,很難確證是由於空氣污染引發的病變。」

他還告訴我們:「空氣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篩檢程式裏,所有人都會受害。其次,幾乎無法防護。我們擔心水污染時,可以加裝一個有害物篩檢程式;擔心食物安全時,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安全的食物或洗乾淨後再食用。對付空氣就沒有辦法了,因為空氣無孔不入、無處不在。最多就是在辦公室和家裏裝上空氣篩檢程式,但效果有限。實質上,我們每個人的肺臟就是北京市的空氣篩檢程式。」(注11)

據2011年第47期《南都週刊》刊發的《當空氣也要特供》一文披露,為了應對空氣污染的嚴重危害,在人民大會堂、在胡錦濤的辦公室,還有紅牆掩映的中南海,已安裝了200多台著名的遠大空氣淨化機,該產品已成為中共領導人指定的必需設備!也就是說,目前中共領導人辦公場所的空氣都不得不特供了。不言而喻,這樣的特供廣大的中國民眾自然是無法享受到的!

試想,身為中國人,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那麼困難,你會幸福嗎?

半個多世紀前,中共宣稱它領導的革命推翻了長期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讓人倍感諷刺的是,如今中國老百姓幾乎個個都在抱怨,共產黨的改革開放又造了新的「三座大山」,壓得他們踹不過氣、直不起腰來。

其中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大山是買不起房。

跨入21世紀後,中國大中城市的房價就像坐上雲霄飛車一樣一路飆升。如果按照工資和房地產平均價格計算的話,中國目前顯然已是世界上房價最高的國家。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或地區,房價與家庭年均收入的比例一般在3-6倍之間,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10至20倍。在美國,一套普通住宅大約等於城市居民3-5年的收入,而在中國,這一數字大約是10至15年。2011年,北京商品房每平米均價1.3萬多元,而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29萬元,連3平方米的面積都買不起。難怪國際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在研究報告中驚呼:人均收入不到美國1/30的中國購房者正在負擔著和美國人一樣高的房價!

在房價不斷攀升的同時,銀行的房貸利息也一漲再漲,很多購房者因此背上了沉重的還貸負擔。國際通行看法認為,如果房貸月供超過個人月收入的1/3,將出現較大還貸風險,並影響生活品質。而據調查,中國32.18%的人月供占到了收入的50%以上,成了名副其實的「房奴」。在「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下,他們的生活品質大為下降,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娛樂、旅遊,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他們常常戲稱自己正在堅定地叩響「憂鬱症」的大門,甚至一隻腳已經邁了進去。

知名時評人王石川在其所寫的《一個「房奴」的辛酸:承受生活精神重壓》中這樣描述自己作為一個「房奴」的窘狀:

「我就是‘房奴’的一員,去年11月買的房。拿到房產證的當天,我如釋重負:我終於不需要再租房了,我終於邁進有房一族了,我終於是房子的主人了。

然而,月供2715元的房貸讓我氣喘吁吁,正像媒體報導的那樣: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不敢娛樂不敢生病,除了買書以外不敢高消費。

個中酸辛不足為外人道也,至此我終於發現,我不是風光八面的房主,而是貨真價實的‘房奴’。

我常常想,要是不買房,節省下來的錢足以使我的生活品質提升一個檔次;要是不買房,節省下來的錢也足以讓遠遊的我多一份孝敬父母的心意;要是不買房,我也勢必活得更有尊嚴,不必承受許多原本不該有的精神重壓。我擁有了房子,卻失去了幸福;我得到了房子同時也得到了壓力,這真是一種悖論。有時,我不免這樣問自己:買房難道是一種美麗的錯誤嗎?特別是對於像我這種收入水準的人而言。

說買房是錯誤,這並非矯情。僅僅從親情角度出發,買房會使含辛茹苦的父母再受重創。因為單是房子的首付,我也無能為力,必然求助於父母。日漸蒼老的父母不僅沒有收穫到子女的回報,反而‘老驥伏櫪’為子女的房子奔波,于心何忍?而且,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一代,父母還需贍養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說,父母這一代人,幾乎永遠都難以享受到清福,子女的購房更是使他們的壓力‘雪上加霜’。

我暗暗責備自己不該買房了。但轉念一想,要是不買房會怎麼樣呢?那就要持續租房。

買了房子是‘房奴’,不買房子是流浪一族。平衡兩者之間的鴻溝,也許只能靠房價下跌。但是,寄希望于開發商降價是與虎謀皮,單純的房市調控又有淪為‘空調’的嫌疑。就在前幾天,有媒體報導,在全國都有專案的一位元開發商對記者透露,房地產行業利潤率在100%以上,‘賺錢賺得我們自己都害怕’。儘管我已買了房子,看到這樣的言論,我還是有種複雜的情感。」

「房奴」的日子固然不好過,買不起房的人日子更難過。大批的工薪族、蟻族、民工在城市裏起早貪黑拼了老命也跑不過房價上漲的速度,他們可能幾個人擠居在一個租來的只有幾平米的平房,有可能住在公司分配的連洗手間都是共用的集體寢室,甚至還有的是在一個單間裏用塊窗簾就拉起了兩間夫妻房。當然,那些為了節省幾百塊錢房價而跑去距市區幾個小時車程的地方租房上班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展望前程,他們比「房奴」更焦慮,更迷茫。

連外國記者都為之感歎: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注12)。

試想,身為中國人,承受著房價泰山般的重壓,你會幸福嗎?

壓在當今中國百姓頭上的第二座大山是看不起病。

人生在世,難保不生病。現代社會政府的一項基本公共職能,就是為國民提供足夠的醫療保障,讓大家都能看得起病。因此,政府財政作為支付全民醫療費用的主角,是世界各國的慣例,發達國家的政府每年都會拿出一大筆錢用於公民的醫療保障,有的國家甚至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如英國、日本等。

但遭人詬病的是,始於上世紀後期的中國醫療制度改革卻反其道而行之,把理應由政府承擔的這項職能當成包袱甩給了市場。受此影響,政府財政每年對國人醫療保障的投入大為減少,不但遠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也明顯低於經濟發展水準不如自己的印度等國(注13)。更有甚者,即便是這部分已經少得可憐的投入,居然80%都用到了黨政幹部的身上。由於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只有占人口10%的政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部分集體企業的人員擁有完全的醫療保障,而占人口50%以上的城市人口、80%以上的農村人口無任何醫療保障,其餘的人只有低水準的醫療保障。換句話說,半數以上的中國人看病都得自己買單。加之醫療費用的上漲又明顯快于居民收入,大大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支付能力。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下,看不起病自然也就成了困擾當今中國老百姓的一大社會問題。

2010年2月27日,有位網友在跟溫家寶進行線上交流時吐槽說:「溫總理,我們農村的看不起病呀!」這話道出了當今中國農民的普遍境遇!

2004年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曾在公開場合引用《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4年》上的資料說,2003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622.2元,農村居民的平均住院費用2236元。在農民人均純收入尚包括實物收入的情況下,農民一旦得了大病,一年的現金收入連支付住一次院的費用都不夠。有關調查表明,中西部農民因看不起病,死於家中的比例高達60%-80%。即便是農村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浙北地區,還有30%—40%得了絕症的農民,因為無錢醫治而死在家裏。

其實,看不起病的又何止是農民呢?城鎮居民中的低收入者和相當一部分收入不高的群體也同樣如此。就連體育冠軍、勞模這類曾經的風雲人物也不乏其例。

據《三秦都市報》報導,今年3月,退役已經13年的前亞洲鏈球冠軍徐偉利突然發現雙腿浮腫,呼吸比較困難,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的腎臟出現了問題,胸腔積水嚴重,心臟和肺受到壓迫後導致供血不暢、呼吸受到影響,必須立即住院治療。

但由於經濟困難,一時無法支付數萬元的治療費,徐偉利只得每隔一周到醫院抽取一次胸腔內的積水,每次費用700元。抽完積水以後,他的呼吸相對能夠好轉一些。6月28日,他再次到醫院抽出1200毫升胸腔積水後,因沒錢買藥而返回到住處,打電話向朋友借了200多元。6月30日,他來到醫院買藥時,藥費竟然高達600元,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得又給平日裏經常照顧他的朋友張某打去電話「求助」。

事後,他情緒激動地對記者說,「在田徑運動比賽的領獎臺上,當國旗冉冉升起時,我每次都流下了眼淚。沒有想到,退役13年後的今天,我竟然因為經濟困難交不起600元的醫療費而流淚」

2004年12月衛生部公佈的《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主要結果》顯示,過去10年,中國公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率明顯下降,居民自我醫療(俗稱「有病自己醫」)的比例逐年增加。將近五成(48.9%)的居民生了病不去醫院看病。在去看病的患者中,經醫生診斷該住院治療卻未住院的竟達29.6%。這裏面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得病後自己買藥吃。36%的居民生病後不去醫院就診,而是跑到藥店購藥,採取自我醫療,且這一比例逐年增加:農村由1998年的23%增加到31%、城市由44%增加到47%。二是看不起病就硬扛著。「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醫院抬」。

不管是自我治療還是自己硬扛著,顯然都是因為看不起病。調查顯示,生病未就診、未住院且未採取任何治療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於經濟困難;應該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中,70%是由於經濟困難。城鄉低收入人群應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達到了41%,遠高於一般收入人群。

試想,身為中國人,有病在身卻看不起,你會幸福嗎?(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