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賓:微博中的「鎮海事件」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1月28日訊】微博是個「不夜城」。只要有條件,什麼人、什麼時間都能上,就像以前火車站候車室裡那塊留言板,人走言留,後來人不妨接著說。在這樣的空間裡,搞「一花獨放」很難。但是,在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七──二十八日,不知道有多少人自發地守候在這個「留言板」前,為一個從沒去過、甚至不知道它在地圖上確切位置的地方擔憂著。這裡,就是鎮海。

事發前,有人在微博放風

十月二十五日晚,就有人在新浪微博放出消息:政府再不就寧波市鎮海區煉化擴建「PX項目」給個說法,就採取請願行動。第二天晚上二十一時許,「鎮海公安」在新浪網發出微博:「支持理性表達訴求,過激行為根本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其實,這時的鎮海,已經短兵相接了。據寧波市府事後的新聞發佈會描述:

「十月二十六日晚五點多,在鎮海甬江隧道口,一名送飯水的輔助工作人員遭到了聚集人員圍堵毆打,執勤民警上前維持秩序時,近一百名聚集人員用石頭、磚塊向民警攻擊,當場就有多名民警被砸傷。當晚七點和八點許,部分聚集人員先後將一輛私家車和一輛警車推翻,還出現了打砸行為,聚集人員最多時達到一千餘人。」

一個明顯的改變是,發言人沒有採用慣常的「不法分子」的稱呼,以免激怒群眾,但也沒有說明,「聚集人員」使用的大量石頭、磚塊是從哪裡而來的。這次事件警察施放了催淚彈驅散人群,五十一人被當場拘留,其中十三人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施放催淚彈的消息,裹著「寧波大學一女生死亡」的謠言,令微博氣氛驟然緊張。二十七日凌晨一時許,有人用微博發出警告:「需要理性的是政府……。拿出依法行政、尊重公民的誠意,忍住扣扳機的衝動,才不會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

二十七日,請願人群繼續在鎮海的海曙天一廣場和鎮海甬江隧道與警察對峙。有人發出呼籲:「寧波!寧波!全寧波團結起來,把PX項目趕出去!這次你不發聲,下次你就可能失去發聲的機會!」有微博說,警察威脅唱《國歌》的人:「不准唱,誰唱抓誰!」

較晚時,有人傳上一位婦女挽留外國記者的視頻。婦女對外記說,「你們別走!你們在這,他們不敢抓人。」這段名言立即引來大批圍觀。眾博感歎,老百姓居然和外國人講「和諧」,害怕自己的政府!也有名博揶揄地說:「這是境外敵對勢力干預的罪證,趕緊取證。」但是,這段視頻立即被刪去。後來的人看到的只是一些憤憤而談:

「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

「央視怎麼沒來?都幹什麼去了?」

戲劇性的轉變

直到二十八日早晨,事件依然看不到平息的苗頭。從寧波各級政府發出訊息的口吻看,事件極有可能以悲劇收場。

與此同時,《寧波日報》的消息稱:「少數聚集人員……圍堵招寶山派出所、交警大隊,毆打無辜人員,用石塊、磚塊攻擊民警,造成多名民警不同程度受傷。……對非法集會、聚眾鬧事等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將堅決依法處置。」

鑒於北京確保「十八大」的決心,除少數人認為鎮壓將受到中央追究外,大部分微博均擔憂流血會成為現實。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峰迴路轉居然來得那麼快。二十八日晚十八時,寧波市府「堅決不上PX項目」的消息傳來,因驚悚、緊張兩夜沒合眼的網民突然像泄了氣的皮球,沉浸在一種節日般的氣氛中,但人們沒有忘記鼓勵政府「路子對了就走下去」。

「鎮海事件」的原因和意義

中青報評論員曹林在微博中說:「議會越多政治,法律越多發聲,街頭越少政治。」華東師範大學許紀霖的微博說:「沒有議會政治,就有街頭政治;司法一沉默,國歌就響起。」管鑫Sam說:「要人民理智,就請給他們理智的渠道」。他介紹:英國議會有個e-petition網站,民眾可直接網上提案,只要網民支持超過十萬,議會就要對此問題進行現場開放/電視直播的辯論,最終立法或者廢除。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趙曉的微博說:「烏坎是個村,什邡是個縣,啟東是個縣級市,寧波是個省轄市……感慨:人民越來越重視生命,官員依然只重政績。人民尋求公義,官員照舊維穩。人民已經上岸了,官員還假裝摸石頭。未來:中國的進步在於民眾的覺醒,不是靠幾個大英雄去觸碰勇氣的上限,而是靠普普通通的人,一起一點點抬高勇氣的下限!」

對此,退休歷史學者陳小雅預言:各級行政首腦直選的道路正在鋪平。于建嶸則在十月三十日的微博中預感「當某一全國性議題產生時,這也許會成為全民行動的邏輯。」

至於PX項目怎麼辦?「環保董良傑」給了一個好去處──釣魚島!

文章來源:《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