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八仙橋的傳說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1月23日訊】 在湖南湘潭的雨湖周圍多山嶺,交通極為不便。後來一夜之間在雨湖上架起了一座橋,被叫做“八仙橋”。

在雨湖西岸有一座山,有一位姓鄭的老漢獨自在山上搭了一個茅棚居住,每天種地、砍柴、洗衣、做飯。由於非常勤快,他種的莊稼又多又壯,種的菜又大又好。

鄭老漢不僅勤快而且心地善良,自己種的東西吃不完就周濟別人,不管是鄰舍、朋友還是過路行人或叫花子,無論關係遠近他都一視同仁對待。有時他周濟了別人,弄得自己都沒飯吃了,他就采點樹葉、野果充饑。

也許正是這鄭老漢的善良、樂觀和豁達的性格,使得這位鄭老漢到140歲時依然身體很健康,雖然頭髮鬍子全白了身體卻依然非常健壯、辦事麻利。正是因為這位長壽的鄭老漢住過這山,後來人們便把這座山稱做長壽山。

有一天晚上,鄭老漢正借著窗前的月光打草鞋。忽然,傳來了叫門聲,開門一看,門外也是一位白鬍子老頭,手上還拿著一個漁鼓簡,在老頭後面還有那麼六、七位。

只見老頭很客氣地對鄭老漢說:“老丈,我們路過此地,想借寶地歇息歇息,不知行否?”鄭老漢高興地說:“歇息沒有問題,如果不嫌棄我這茅棚子小,你們就都進來。”門外老頭說:“不要緊,我們擠一下就行了。”說話間隨著一陣清風吹過,一下子從外面走進了八個人,其中還有一個手持一支荷花的女子。

說也奇怪,平日連進三個人都覺得擠的小棚子,現在擠進八個人,還覺得挺寬敞。鄭老漢正心中納悶,就聽其中一個穿得破破爛爛、身背葫蘆有著連腮鬍子的黑臉拐子說:“老丈, 我們幾位肚子都餓了,你這裏有點吃的東西嗎?”鄭老漢連忙說:“有啊!有!想必你們幾位都是從遠道來的,餓急了。”說著就從旮旯彎裏搬來一缸酒,又端來一大盤自己采來的幹鮮果品和一盤子已經放涼了的蒸地瓜,放在一張竹子編的小方桌上。

這時,一個手中拿著一支玉簫的書生提議說:“今夜月色甚好,我們移至湖邊,對月暢飲如何?”那個連腮鬍子首先拍手叫好,其餘幾個也表示贊成。他們就帶著桌子和桌子上的東西來到雨湖邊上,各人尋來一塊麻石作為坐凳,一直飲到月亮偏西。這鄭老漢也就一直招待他們,一會兒給他們燒水泡茶,一會兒又到山上給他們采果子下酒。

眼看天快亮了,八位這酒喝的飲的也都一個個醉眼朦朧了,一個敞胸露懷的大肚子對鄭老漢說:“老丈,勞累了你一晚,我們如何報答你呢?你想要什麼吧,我們都能辦到。”

鄭老漢搖了搖頭說:“我什麼都不要。”

絡腮鬍子說:“你的茅棚子這樣小,就給你換個大房子吧!”鄭老漢微笑著說:“大地為床天作廬,何況我現在還有這個茅棚子遮身,足夠了。” 

一位身背寶劍、長得長眉長目、留五綹須的道人說:“老丈!人間福祿壽喜,隨你挑選。”鄭老伯說:“富貴福祿就是繩索,我不願讓它捆住手腳。至於壽嘛,人的生死由命,聽乎自然吧!”

這時,那位美貌的女子開口了,她說:“人間福祿壽喜你都不愛,想必是看破紅塵,想超凡成仙吧!”鄭老漢說:“常言道得好,無煩無惱即神仙,我天塌下來也不曉得愁,早已是人中之仙了。”

 

無欲無憂的鄭老漢這時突然說:“這雨湖方圓幾十裏,從湖這邊過湖那邊去要走半天,太不方便了。你們要能幫助架座橋方便方便大家,就太好了。”大鬍子黑臉拐子連忙說:“這個容易,我們答應你。”

 

鄭老漢見八人準備幫忙架橋便回家為他們去燒茶水,等鄭老漢帶著燒好的茶來到湖邊時,只見一座大橋已經橫架在雨湖之上,而那八個人已朝汀江方向去了。鄭老漢在後面邊喊邊追,忽然從地面飛起八朵祥雲,八個人向鄭老漢揮了揮手駕上祥雲飄走了。

天亮了,周圍百姓聽到鄭老漢說的情況,知道是八仙架起的這座橋,於是,雨湖上便有了一座“八仙橋”。

作者﹕翔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