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冷眼看十八大 熱議美國大選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1月17日訊】 今年11月,中美兩個大國都適逢重要的政治時刻表,中國的最高權力的十年一換,美國是每四年實行總統大選,兩國換屆時間重合的概率是很少的,詩人杜甫有一句詩:「人生不相見,動靜如參商」, 參和商是兩顆恆星的名字。參星出西方,商星出東方,兩顆星一升一沉,不同時在天空中出現,這句詩是比喻難以會面或者關係不和睦,這拿來比喻中美之間關係很貼切。

但是,在西方參星和在東方的商星卻互相介入對方的政治經濟,介入程度還相當深。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嚴重依賴對美出口以及吸納美國資本,中國現在持有大量美國國債,而且帶動美國產業向中國轉移而造成「空心化」,這種狀態在近兩年才稍微有所扭轉。而美國不但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對中國政治的走向的影響力也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比擬的。

通常說到美國對中國施加的影響,人們很容易想到政府行為,想到奧巴馬對人民幣升值施壓,想到希拉里對中國人權的關注和施壓,想到王立軍闖館和陳光誠出逃和進入美國大使館,等等。但是美國對中國的影響不單是政府行為,而在於美國所代表價值觀,這種軟實力實際上無孔不入,靠網絡長城、靠國安武警、靠7000億維穩費是封鎖不住的。說到價值觀,人們也很容易想到美國的流行文化對中國新生代的影響,想到影視、音樂和遊戲,想到上海一群90後少女在萬聖節之夜打扮成女鬼出遊,在地鐵上引起騷動這類小插曲。但是,西方價值觀卻存在於普普通通的生活方式之中,例如駱家輝大使來華赴任以來,他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無不在中國網民引起波瀾,這難道是美國政府行為?難道是《環球時報》所說的,是帶有陰謀意味的政治表演?

其實這是一個普通美國人日常生活及其價值判斷的自然流露,當初駱家輝本人也未必知道自己的舉止會在中國網民中產生那麼大的反響。這就說明一個道理,民主首先是個人和族群的生活方式,因為它平凡普通,不需要用很多大道理來解說,所以它就代表著無遠弗屆的軟實力,這不是靠暴力與謊言的國家機器就能清除的所謂「精神污染」。

這次美國大選,美國駐華使館照例邀請中國各界人士參加大選日的聚會,請來賓觀看以及瞭解美國的民主程序,來賓可以進行模擬投票。本來模擬投票是美國的公民教育的一種方式,比如尚未有投票權的中學生,學校會安排模擬投票,讓學生從小就熟悉美國民主政治的運作。但是美國使館對中國民眾進行公民教育,這確是別開生面。你也可以說這種安排是一種政府行為,是美國的價值觀滲透。但是中國民眾在網絡上表達對美國大選的熱情關注,僅在大選日這天,新浪網就有多達300萬條微博,綜合各大網站統計,關心美國大選的帖子與微博多達三千多萬條。這卻不能說是美國使館安排的吧?

中國人民對幾乎同期召開中共十八大沒有政治熱情,因為中國特色的一黨專制集權統治,剝奪了人民的參與感,這次換屆是自文革之後黨內鬥爭最激烈的一次中共黨代會,但在「保衛十八大」口號下的嚴格信息過濾,更剝奪了人們的知情權;甚至驅逐訪民、無證人員、異議人士和菜刀下架,滿街軍警和紅袖章,使得十八大的氣氛變得壓抑和恐怖。人民理所當然對十八大有疏離、隔膜和牴觸情緒,相反,他們對遙遠的美國所代表的政治模式和程序抱有相當高的熱情,越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一代越是如此。當奧巴馬和羅姆尼選情混沌膠著時,中國網民的關切和投入,幾乎不亞於美國民眾。很明顯,不是中國人民不想改變自己國家的政治制度,而是把持一切權力和壟斷一切利益的共產黨不許中國實行政治改革。但這種專制統治能夠長久維持下去嗎?這點就連中共自己也沒有信心。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