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中國會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嗎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0月6日訊】 在這次釣魚島爭端中,中共當局的表現無疑加深了人們的疑慮,那就是,伴隨著綜合國力的增長,中國會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嗎?

2005年9月,時任美國助理國務卿的佐力克在紐約發表講演「中國向何處去」。在講演中,佐力克要求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參與到國際社會中。那時,佐力克主導美國國務院的亞洲政策,包括對華政策,以主張「對崛起的中國維持協調關係而不是採取敵對政策的現實主義外交路線」而聞名。

自那以後,「負責任的大國」這種說法在中文世界也流行開來。不過,所謂「負責任的大國」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還是不大清楚。這裡,我不妨談談我的看法。

什麼叫「負責任的大國」?我以為,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霸」,就有幾分相似。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在諸侯中的威望急劇下降,各諸侯國勢力日漸強大,彼此間征伐不已。齊國國君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多次舉行諸侯會盟,領導廣大諸侯國扶助許多小國,使它們免於戎狄的侵犯,並迫使南方的楚國停止對中原的進攻,還調解過周王室的繼承危機,建立和維護了中原各國的新秩序--這就是所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被公認為一代霸主。齊桓公之後,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在先秦古籍中,「伯」「霸」兩字相通。「霸」指諸侯中的長者,「伯」指家族中的長子。春秋五霸在古籍中有時也寫作「五伯」或「五侯伯」。換句話,「霸」就是老大的意思。

注意:平常我們說某某人是某個群體裡的「老大」,意思還要複雜些。那並不一定是他輩份最高或年齡最長,而是他力量最強,威望最高,處事比較公道。一方面,只有力量最強者才可能成為老大;另一方面,老大要像個老大,老大要享有老大的威望,那就要求他處事公道。老大要有老大的樣子,否則我們就會說他不像個老大。

所謂「負責任的大國」,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第一,它必須是個大國,實力數一數二;第二,它做事有章法,不胡來,以身作則,並且用自己的力量去扶弱抑強,造成和維護良好的世界秩序。

需要說明的是,到後來,在中國,「霸」或「霸主」的意思發生了變化,現在它常常被理解為專橫跋扈、獨斷獨行、欺凌弱小、對外擴張以及諸如此類。例如,中共批判美國搞霸權主義,宣稱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也不稱霸」,這裡的「霸」和「霸權」,顯然都是後面一種意思。

儘管在遙遠的古代,人類就產生了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但是直到今天,這個理想仍然離我們很遙遠。當今世界,有大大小小兩百多個國家,但是並沒有一個世界政府,也沒有一個凌駕於各國政府之上的權威機構。因此,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就仍然處於某種自然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常常是以掠奪的方式進行的,領土糾紛則常常是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的。於是,國際爭端主要就成了比誰的拳頭硬,弱肉強食就成了沒有規則的國際關係中的通行規則。

正是考慮到千百年來國際關係的這種可悲狀態,我們才能體認到今天人類取得了多麼了不起的進展。聯合國的創建是一個偉大的發明,聯合國憲章深入人心是一樁了不起的勝利。

60多年來,聯合國在維護和平、防止戰爭、制止侵略、促進各國人民自由的經濟交往與文化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聯合國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它畢竟不是世界政府,聯合國的權威有限,力量更有限。今天的國際社會,缺少的不是國際法,缺少的是執行國際法的強制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大國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必須承認,在維護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上,美國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美國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儘管美國的所作所為也有不少可議之處,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不是自由民主的美國恰好也是世界第一強國,今天的世界只會更惡劣。

毫無疑問,如果崛起的中國也認同普適價值,遵循聯合國憲章,那麼,它就能和美國一道更有力地維護世界和平,並且還能和美國形成良性的相互制約,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但是,如果崛起的中國敵視普適價值,藐視國際準則,世界必然會變得更危險。不幸的是,中國被中共所綁架,一個拒絕普適價值、堅持五不搞的中國是不可能成為負責任的大國的。

其實,當佐力克表示希望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大國時,他已經是降格以求了。此前,美國政府還希望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能變得尊重人權、實行民主,現在他們則認識到,按照現有的路子走下去,中國不會走向自由民主,因此,他們只好希望一個對內實行壓迫和欺負自己人民的政權,好歹在國際事務上能負起責任來。我早就指出過這是不可能的。在歷史上,有的是專制統治集團專欺負壓迫異族人外國人,不大欺負壓迫本族人本國人,可是從來沒有過只欺負壓迫本族人本國人卻不欺負壓迫異族人外國人的--只要它自以為已經羽翼豐滿。這就進一步說明,結束中國一黨專政,促進中國民主轉型,不但對中國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對世界也是至關重要的。

文章來源:《中國人權雙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