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加爵再現 陝西大學生捅死同班班長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20日訊】(新唐人记者梁冬综合报导)在陝西科技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張某,因為自己的貧困補助減少,懷疑是平時關係不好的班長在內作梗,在7月2日晚10點持刀闖進班長的宿舍,一刀致其死亡,這一案例,被眾多媒體稱為馬加爵悲劇的再現。

案情回顧

大陸媒體報導,7月初,在陝西科技大學生活區,住在對門宿舍的兩名同學,因矛盾發生爭執,其中一人被刀捅后不幸身亡。

今年26歲的張華富,是陝西科技大學機械工程設計與製造及自動化專業09級學生。張華富因懷疑自己的貧困補助受到一直由矛盾的班長的作梗,便預謀殺死班長。

今年7月2日晚10時許,張華富持尖刀闖入自己所住宿舍旁邊班長宓某的宿舍,在爭吵過程中,趁宓某不備,在其背部猛刺一刀,然後把刀放在自己宿舍床鋪逃離。宓某被同學送到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逃到上海的張華富於7月下旬被抓獲。

報導稱,張華富曾把2011年12月17日的日記題目為「遺書」,上面寫道:「人總是要死的,只是遲早問題。尊敬的爸爸媽媽,我知道我對不起你(們),你們看重面子,而兒子選擇了死,用死來洗刷兒子心裏的委屈……「此外的數十篇日記里,透露著張華富厭學、厭世、仇恨的心理。一些文字直接將殺人矛頭指向受害人宓某和該校另外一個男生。

在被逮捕后,張華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其他方式去化解同學間的矛盾,或者選擇繼續忍耐。我想告訴我的同齡人,不要想著用暴力方式解決任何問題,否則只會讓自己的內心背負更多罪責,也讓自己承擔應受的法律後果。」

大學生「殺人」,教育方式是主因

華聲在線發表署名范雲廷的文章評論稱,從大學生到殺人犯,每當社會上出現了殺人案這樣的惡性刑事案件,人們總是會感到震驚與害怕。而當殺人案的主犯不是一般人而是大學生時,人們的震驚、惋惜、遺憾和困惑就更勝一籌!因為大學生與殺人犯之間的反差畢竟太大了,人們一時之間很難在大學生與殺人犯之間劃上等號。然而,近年來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殺人案卻接連不斷,血的事實和教訓不時震撼著人們的視聽。從「70碼事件」、「李剛事件」、「葯家鑫事件」到今天的「張華富捅死班長案」,時下頻頻發生的與大學生有關的惡性事件,讓我們不得不在心中畫上個大大的問號,大學生何時成為了高危群體?

作者認為,大學生殺人與大陸教育的某些素質教育缺失有關。大陸教育偏向于重視知識教育,卻對道德品質、生命價值等素質教育有所欠缺。 不少教育機構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多是雷聲大雨點小。許多中小學、大學都只強調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於學生人格的培 養。這一現狀,並不是哪個學校的個案,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

馬加爵悲劇的又一演繹

網友應學俊,在自己的博客中直言這一案件是馬加爵悲劇的又一演繹。造成悲劇的原因,從不同的角度自然都能分析出很多: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但是,就教育本身而言,難道不應當擔負更多的責任嗎?我們的「教育」口頭上高喊以人為本,而實際上長期最關注的是什麼呢?是「人」還是「功利」?是學生的心靈成長、呵護還是「分數至上」?因為某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這是否就可以成為我們不關心他的存在而被忽略的理由呢?

有評論指出,張華富殺死同窗的事件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個體犯罪」行為,他再一次敲響了中國教育體制的喪鐘,如何培養教育德才兼備的后一代,這給當今的教育體制提出了新的課題,更主要的是給這個制度提出了課題。

誰是突破道德底線的真正推手?

這兩年,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兒是「道德底線」。各種坑蒙拐騙、貪污腐敗、假冒偽劣、賣官鬻爵、娼妓泛濫、黑社會肆虐,讓人們對社會道德失去了信心。每發生一件社會事件,例如「山西黑磚窯」奴工案、「扶不起的老人」的南京彭宇案、見死不救的佛山小悅悅事件、撞傷人後索性連捅八刀故意殺人的葯家鑫案、抖出「紅十字會」驚人腐敗的郭美美炫富案、執法人員製造的駭人聽聞的河南洛陽性奴案,還有充分表現道德不僅是滑坡,而且已到了崩潰地步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等事件,都讓媒體與網民稱為一次又一次衝破了「道德底線」。

《真實的江澤民》一書中指出,中國社會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腐敗越反越腐,造假越抓越多,和諧社會是越唱越不和諧,問題出在哪裡?民間有句俗話,說問題出在「前三排」,正是如此。因為道德問題的根子在於中共和其體制本身,上演「大盜抓小偷」,社會道德如何能不下滑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