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十萬雲南邊民移民越南說明了什麼?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7月2日訊】中國邊民冒充越南人的兒子享受免費醫療

河口縣縣委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唐萬蓉近期曾去越南調查,她在越南邊民、村幹部、老街市委民族幹部中瞭解到,越南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在邊疆農村實施免費醫療政策。具體做法是:國家每3年對邊疆農村群眾進行一次統計,對登記造冊的農村群眾每人發一個免費醫療證書,村民持該證到越南所有國家醫院都可以享受免費醫療。…

調查中唐萬蓉發現,河口縣橋頭鄉下灣子村老劉寨村民楊春雲的一段經歷,能夠比較典型地反映兩國政策差異在邊民中的影響。據楊春雲介紹:1998年,他的孫子楊麗山因患腎結石,到馬關縣人民醫院治療,需要5000多元錢才能治好。家境貧窮的他只好把孩子帶回家。後來一位越南朋友來到家裡,得知孩子的病情後,建議帶到越南去接受免費醫治。他就把孩子送到越南猛康縣從中國嫁去的苗族婦女項小雙家中,由項小雙以其子的名義帶去醫院進行了免費治療,挽回了孩子的生命。而同村馬朝雲的孩子也患腎結石,卻因缺錢治病而失去了生命。

越南的惠邊政策

2005年,巴達撤鄉,併入西定。由於外出打工人員太多,人口出現負增長,兩鄉人口均不到兩萬。

一些邊民埋怨道:「國家這麼大,也比越南富得多,可是對邊民的照顧為什麼還不如越南?」水頭寨黨支部書記楊春福說:「越南的政策太好了,深得人心。」

……在邊境一線居住的邊民,越南政府給予財力和物資上的扶持,全面消除茅草房。凡是進行易地搬遷的邊民,每戶給予8000元人民幣的補助。而公路建設、人畜飲水、邊民的公共設施建設全是國家投資。對於有水力資源的村寨,國家無償為農戶安裝微型水電發動機。

此外,越南政府還每年為每個勞力無償提供一把鋤頭,一把砍刀,他們為邊民每年無償提供種籽、耕牛,每年每人補助化肥15公斤,供應每戶邊民每月1千克煤油、2千克鹽巴、還有收音機。

對吃糧困難的邊民,越南政府則每戶給300—800公斤糧食,遇到自然災害,他們還會給邊民每人每月發放10—15公斤的救濟糧和25元救濟款。

令楊春福心動的是,越南對中越邊境沿線的民族山區,一律實行免費醫療,免費防疫。「僅憑這一點就足夠吸引不少村民搬過去。」他說,中國的農村合作醫療根本沒法比,村民看病都要去鎮上,縣上的醫院才能報銷,而且報銷部分不足一半,村民還得自掏路費。

「那邊的村民小組長待遇也比這邊高,他們一個月18萬越南盾,折合人民幣90元,而我們一年才給120元。」他說,越南計劃生育政策也寬鬆,這邊卻採取強制措施,強拉人去結紮,罰款沒錢就拉牛,拉馬,沒有牲口就拆房瓦。

現在,越南對邊民子女全部採取免費教育,並且對貧困學生、少數民族學生還給予生活補助,同時採用民族語言教學,吸引不少中國邊民送小孩到境外讀書…一些邊民埋怨道:「國家這麼大,也比越南富得多,可是對邊民的照顧為什麼還不如越南?」…

邊界模糊與鄰國惠邊政策

除了文化、地理、經濟上的接近性,本刊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真正使邊界「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越南日益加快的革新力度和優惠的邊民政策。據調查,目前越南確實加快邊境地區建設,鼓勵群眾到邊境定居,越南政府對搬遷到邊境定居的越南邊民補助石棉瓦,搬遷戶可以貸不超過3000元人民幣的無息貸款。

據文山州州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慶福介紹,由於越南人才十分缺乏,特別是邊境一線農民文化水平極為低下,文盲人口較多,目前越南對邊民實行所謂的「第一到第十二」的學生免交學費、書費等,並且免費發放校服,每月補助少數民族學生一定的生活費;在就業上,只要能讀到「第十二」的一律包分配。目前我國邊境貧困地區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但高中、中專以上就要付學費、書費、雜費等,加上畢業後實行「就業雙向選擇」,相當一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困難。

2006年,靖邊縣GDP總量達到了127.26億元,比上年增長20.2%,排西部地區第19位,陝西第4位。目前,靖邊縣地方財政可支配收入達5.55億元。

走進靖邊縣城,馬路寬闊、高樓林立、車輛川流不息。價值數十萬元的小轎車、越野車不時駛過,隨處可見酒店、賓館、歌舞廳、洗浴廣場;據介紹,縣城旅館有70多家,餐飲企業有200多家,這在陝北的縣城中並不多見。

在靖邊縣城,縣委、縣政府辦公大樓十分醒目:9層高的主樓旁連著兩座4層高的配樓,淺灰色的外表裝飾與玻璃幕牆互相輝映,一層的門廳和玻璃大門如酒店般華麗。

資料顯示,這座辦公樓2003年底竣工,總投資5027.7萬元,其中3000多萬元由縣財政撥付。

在靖邊縣農村,還有許許多多農民依然棲身在破舊的土窯洞裡。

據靖邊縣民政部門最近摸底調查,全縣農村共有危房、危窯2560間,涉及1118戶,3637人。

據悉,目前全縣還有8.43萬農村人口沒有達到安全飲水標準,佔總人口的1/3。

這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01年時貧困人口有9.7萬人,扶貧開發6年後,目前仍有貧困人口5.07萬人。

水頭寨黨支部書記楊春福說:「越南的政策太好了,深得人心。」

三十多年前,深圳的農民都往香港跑「十室九空人外逃」,有人說是政策有問題,於是搞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當官的,有錢往美國跑,而那些老實巴交,只會種地的農民也往越南跑了,這是誰的悲哀,誰的恥辱?

前幾天我寫了一個貼,關注的人不多,我再重新說一下以下觀點:

募捐救助能力真的有限,救得一時救不了一世,救得了一人救不了眾人,那些得到救助會感謝天涯雜談,會感謝這個社會,而那些不得到救助的他們又會如何想?其實很多窮人過的日子都是聽天由命,網友說得很形象:「小病自我防範,大病自我了斷」這就是中國特色。

所以問題解決根本是走神木的路,實行免費醫療,才讓眾多的患者得到解脫,讓那些不會募捐的人也能獲得救助的機會,據說搞免費醫療的縣委書記居然被降職了,說是給政府抹了黑,這麼搞下來沒有人敢學神木了,學神木官就做不下去了,在老百姓利益和做官的選擇之間,當官的是把官能當下去視為第一要務,其他一切都是圍饒陞官發財來轉的。

那些募捐的病人,那些獻愛心的朋友,應該團結起來,聯合起來,推動醫療制度向免費治療這個方向邁進,而不是爭論要不要搞募捐的問題,大家在這裡互相攻擊,亂了陣腳,有誰最高興,當然是那些公僕們了,你們這樣做,就不怕公僕們笑話?

不要說免費醫療要多大的成本,據神木經驗平均每個人就四百元的費用,這個錢官方完全能拿得出,不是有好多的錢都拿去買外國國債了嗎?不是有人擔心突擊花錢嗎?有錢去買人家的國債為什麼不能拿來改善民生呢?

每一個喪失勞動能力的公民,每一個重病在身的公民,都應該得到這個國家的救助,對這些公民的救助不是施捨,這是一個國家對一個公民應盡的最基本義務,有人不是天天講愛國嗎?你只要老百姓納稅,確不願為老百姓盡義務。(讓老百姓幼無所學,病無所醫,老無所養,勞獲甚小)

文章來源:《中華論壇》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