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之源:「副市長」親送自己的女兒上學又作秀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6月6日訊】近日,一則《副市長騎自行車送女兒上學》的消息傳遍網絡,針對這位不是出身共產黨黨員的副市長用自行車送自己女兒求學的消息,大陸國民廣泛關注此事,並且有人去求證這個副師長的組織關係。

因為副市長的「親力親為」十分特殊,且在當地被廣泛地認為是「一以貫之」。因此,此次「秀」的副市長,就極少再受到眾多網民的批評,特別是經過一些網友公開其組織身份以後,這位副市長的做法,立即引起了國民的興趣與討論。

依照傳統,官員對一些「官老爺」派頭的做法進行顛覆性一下,國民立即就會聯想到「作秀」,並以此二字送給這些人,如某最高執政官在諸多場合玩「深入民間」、「與民同樂」等行為,就在過去一直被國民批評為作秀,再比如,前不久深圳市發起公務員到街上為市民朋友免費擦皮鞋,同樣遭到了大陸國民的非議….

為何此次「副市長大人」親送自己的女兒上學,就引起了這麼多的人支持?又為什麼引起了最高黨報——《人民日報》——注意和解讀呢?

當然,最高黨報寫點這類型的文章比較正常,因為它關注絕大多數的問題,也是最擁有發言權的嘛。因此,我們對它的動機就先面談,直接看看它說什麼就好了。

我們密切注意到,這篇文章有這麼些意思:

1.解釋「秀」的基本含義——「秀」是英文單詞 「show」的音譯,有表演、展示的意思。「作秀」雖然是個新詞彙,現在卻也是用得讓人耳熟能詳,特別是常常用它來評價定性某些政府部門或者官員的行為;

2.最近引發爭議的「秀」事件——有兩名官員很受關注,一位是微博邀農民工吃飯的陝西省公安廳副廳長,一位是每天騎車送女兒上學的安徽蕪湖市副市長;

3.人民日報對「秀」的看法——「當然,不能否認,政府部門和官員沽名釣譽、做表面文章的作秀確實很多。在今天這種信息傳播快速、輿論發展活躍的環境中,沒有實質內容的花拳繡腿式的作秀,經過網絡的高速發酵和放大,必然遭到群眾的反對,受損的不僅是當事官員的聲譽,更是政府的公信力。也許是作秀的事例看得多了,人們見到新鮮做法,自然先會問一句:這是不是作秀?任何一件事情,有表揚、有批評,有肯定、有質疑,這都很正常,但是,如果總是質疑、總是批評,就值得反思了」、「官員要面對群眾,要和群眾打交道,形象展示就不可避免,「秀」在某種程度上應成為官員的必修課,這裡的「秀」是中性的。「秀」是介紹決策、亮明態度、表達情感的方式,「秀」得好,有利於改善和促進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消除隔閡」、「如何更好地通過「秀」來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除了用心盡責為群眾服務之外,還要敢於接受群眾監督」….

然而,在看完這些文字以後,我們還是不明白一個問題,《人民日報》對「秀」究竟有什麼特別的看點?是積極支持、鼓勵「秀」,還是批評「秀」,以及它對「秀」有什麼歷史進步性的說法?

很抱歉,我們沒有看到亮點,只是看到了所謂的「密切聯繫群眾」和「加深官民魚水感情」等觀點。

事實是,「聯繫群眾」是一回事,怎麼「聯繫群眾」又是一回事,而如何保證群眾從心理、心底裡接受這些「老爺」又是一回事。

「要聯繫群眾」並不代表「聯繫群眾」。如果他們聯繫了群眾,官方的宣傳可能是「聯繫群眾1分」,而宣傳「聯繫群眾10分」。而當這些老爺不聯繫群眾了,群眾拿「官老爺」也沒有辦法。

因此,我們可以說,沒有民主,沒有群眾自己做主,官爺就不可能去做「公僕」,也就是《人民日報》中說的「『秀』在某種程度上應成為官員的必修課」、「此舉讓這位身居高位的官員收穫『一手材料』」、「這樣的官員」、「受損的不僅是當事官員的聲譽,更是政府的公信力」、「放下姿態」…..

按照現有慣性思維和現有官場慣例,始終以「官」來看待「民」,這種「官本位」的思想,又如何不是「醜陋的、高級秀」呢?

沒有民主、沒有憲政,所謂的「接近群眾,深入群眾、聯繫群眾」,其實都應該是「作秀」。因而,這些密切聯繫群眾的做法,雖然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其本質都是一致的,即維護官本位的統治沒有改變。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