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強:黑心「專家」恬不知恥到幾時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5月1日訊】若問當今中國什麼問題最牽動國人心,我相信,食品安全當居首位。食品安全既存問題之嚴重,早已廣為人知,人們亦早已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與心理承受力,而頻頻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是令人驚詫、令人難以置信——邊邊角角、犄角旮旯,但凡與食品有瓜葛、牽連的領域、產品,竟然都隱含著不為人知的大問題、大名堂!比如近期曝光的毒膠囊、破皮鞋老酸奶、茶葉普遍存在的農藥殘留等等,無一不如是。

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論者已不厭其煩地說道了無數遍,監管問題、多龍治水問題、權錢交易問題、媒體馬前卒監管馬後砲問題等等,不一而足。筆者相信,若沿著這些脈絡中的任何一支,尋根溯源,深入剖析、挖掘,食品安全的緊張局面定會逐步得以緩解。問題是,面對嚴峻的形勢,有關方面的態度究竟如何?是痛定思痛,真抓實幹,還是文過飾非,敷衍了事?在近期的幾起食品安全事件出現後,一些所謂「專家」的發言、表態,便很是耐人尋味。

毒膠囊被曝光後,一專家對媒體言:「如果長期、大劑量食用含有鉻的食品或者藥品,會慢性中毒,表現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上。但如果吃一種藥或者兩種藥,一天吃6個膠囊,一天3次,一次吃兩個,也沒有吃掉多少鉻。所以,對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冷靜,不要恐慌,不要把它說成很大的危害」。而面對北京、成都等地的多個知名茶葉品牌曝出產品存在農藥殘留問題,一與茶葉有關的協會秘書長言:「農藥殘留」和「農藥超標」是兩個概念。不能說有農藥殘留就是不安全的,要看是否在標準規定的範圍之內……

一天吃6個毒膠囊無害論,與三鹿毒奶粉事件後一些「專家」言「三聚氰胺雖然有毒,但一天不喝5袋以上毒牛奶就對身體無害」,何其相似!而在現實語境下,大張旗鼓地允許「農藥殘留」,與實際上默許「農藥超標」之間,又何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或許,上述發言、表態的初始動機是要安撫人心、避免人們由此而不信任、不相信相關產業產品。這可以理解;單純來看,這樣的表述本身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這樣的時機、這樣的情境之下,有這樣的發言、表態,就不能不讓人產生懷疑,且這無疑會與民眾的利益以及食品安全整體局面產生齟齬、矛盾——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不是實事求是,直面現實,力爭盡快解決問題,而是說東道西,偷換概念,轉移視線,掩蓋矛盾。以往的問題、矛盾疊床架屋、積重難返,難道不是與此言此行有直接的關聯嗎?

筆者注意到,近期美國出現了這樣一起事件,南卡羅萊納州一家麥當勞餐廳的僱員,在背人處朝顧客的飲料中吐痰,後把飲料交還給顧客。這名僱員被警方拘捕,遭到「惡意污染食物」的指控。如罪名成立,其可能面臨20年的有期徒刑。若按照我們一些「專家」的邏輯,是否會對此發表高見:僱員吐向顧客飲料中的痰,成分不過是水分、口腔分泌物以及一些蛋白質,不會給顧客造成什麼身體危害;長期喝含有痰的飲料,也不會有什麼不適。顯然,這荒謬至極!其有意忽略的是隱含在其中的道德倫理因素以及人所應有的尊嚴、權益;忽略的是「惡意污染食物」可能給個體以及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忽略的是一個正常社會絕不會允許開「惡意污染食物」的口子、不會允許由此而帶來的人人自危、人人恐慌的局面。

無疑,在社會生活中,各領域、各行業的專家、學者,理應以自己的所長、專業眼光及專業知識,撥開雲霧,指點迷津,為人們答疑釋惑,指明生活的方向,並以此獲得民眾、社會對自己的尊重。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領域的專家、學者隨意發言,胡亂發言,不嚴肅、不嚴謹,屁股坐歪、心思跑偏。由此而博得不少惡名,不時被喝倒彩。從某種程度上說,專家群體已然被一些「專家」的言行所玷污。

究其內裡,還在於,一些專家、學者拋卻了應有的客觀理性、獨立意識,拋卻了道義良知、社會責任;其專業知識,已然被用來為部門張目、為政績站台、為利益撐腰、為私利服務。這不僅會誤導決策、誤導社會、誤導民眾,還會帶來專業知識本身喪失存在意義、常識被謊言取代、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惡果。

我們需要講真話、講實話的專家,我們不需要講假話、講謊話的專家;我們需要憑良心說話的專家,我們不需要昧著良心發言的專家;我們需要直面問題、矛盾進而解決問題、矛盾的專家,我們不需要粉飾太平、信口開河的專家。

回首2003年薩斯事件,疫情之初,正是由於一些「專家」的誤言誤導,致使疫情蔓延、加重。而也正是由於以鐘南山為代表的一批專家的挺身而出、正直敢言,方令事態朝向好的方向轉化,從而避免了一場國家與民族的災難。

令人遺憾的是,每每遭遇一些諸如食品安全等社會公共事件,我們的一些「專家」,仍在重複做昔日的無用功,仍在自說自話、忙不迭地「鬼打牆」。兩相比照,捫心自問,「專家」們是否該迷途知返、重新找回自我、找回自尊、不再辱沒「專家」的稱謂呢?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