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良勇:致全體清華學人的公開信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4月16日訊】各位清華學人:

今年4月的最後一個周日,清華大學將慶祝建校101周年,並將舉行77屆學生畢業30周年紀念活動。

我是1982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的800名77屆學生之一。77屆學生是極為特殊的一代人。1966年「文革」開始後,高等教育幾乎全面停止。1976年流氓暴君毛澤東去地獄拜會20世紀另外兩大魔頭希特列和史達林以後,中國社會才出現了轉機。1977年終於恢復高考。從1966年到1977年,這10餘年期間希望上大學念書的學子們集中參加高考,而招生名額很少,競爭非常激烈。77屆學生成分複雜,工人、農民、商人、中學生、幹部、軍人、下鄉知青、待業青年等等都有,大都經歷過大饑荒、文革、上山下鄉等社會磨難,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風特別嚴謹。大家都拼命學習科學技術,希望為振興祖國奉獻心力。77屆畢業之際,正值中國科技人才青黃不接,又適逢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所以,學有專長,又有豐富社會經驗的77屆大學生,無論在大學、研究所和生產單位,都受到特別歡迎和重用。30年來,77屆學生為中國的建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以及「中西相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的清華學風,始終激勵清華學子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清華培育出許多學術大師、興業之士和治國人才。清華也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在震撼全國的一二•九運動中,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民主選舉浪潮中,在轟轟烈烈的八九民運及其後反對共產專制的民主運動中,一代代清華仁人志士前赴後繼,探索救國道路,傳播先進思想,爭取自由民主。

20世紀80年代初,被封建專制和集權專制統治了幾千年,又遭受共產極權專制蹂躪的中國大地上,終於吹起了一股民主選舉的春風。這是由於八千萬冤魂白骨(四千萬人被餓死,四千萬人被害死)激起了中國人的強烈反思。人民在共產專制重壓下饑寒交迫,忍無可忍,冒死分田單幹,迫使共產黨改革開放。一旦國門打開,看到歐美的民主富足,巨大的反差促使有識之士發出了民主選舉的呐喊。

77屆大學生,秉承五四運動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民主選舉的浪潮。大家心中明白,我們既需要「賽先生」,也需要「德先生」。沒有民主進步的政治局面,無論我們如何拼命學習科技文化,我們的強國夢和幸福生活理想都不可能實現。清華和北大地處北京市海澱區,許多學生參與了區人民代表的競選。我當時認為,民主選舉的制度和形式比選舉結果更為重要,並積極支持所有出來競選的同學。大多數清華同學與我的想法差不多。

中共高層對民主選舉異常恐慌。鑒於當時剛剛改革開放的局面,北京的外國人比較多,考慮到國際影響,中共對清華和北大的學生沒有過分壓制。但內地的學生就受到強力打壓。例如,南昌大學的學生代表甚至被判刑5年。80年代的民主選舉熱潮很快被共產黨扼殺了。30年過去,整個中國的基層選舉至今還沒有上道,更不用說中高層的選舉。中國幾乎所有的選舉都是假選、派選、騙選、賄選和逼選。

人們時常戲言稱「中國如今是滿清王朝」。從最高領導人到地方各級政府、各大學和研究院所、各學科的負責人,清華學人占了很高比例。這當然是清華的榮耀。當今中國政治上專制守舊,而經濟高速發展,需要大量學有專長的技術官僚,清華學人懷才得遇,正大行其道。再看臺下,在反對派人士中,清華學人也是鼎力中堅。六四後在法國巴黎成立的民主中國陣線23年來,5位總部主席中,有兩位是清華校友。若按屆數算,民陣10屆全球代表大會,有6屆主席是清華學人。此事或許更加說明清華學人崇尚五四精神,既尊「賽先生」,也敬「德先生」。這也是清華的驕傲。

在中國共產黨內部,雖然專制腐朽勢力還佔據上風,但中共畢竟吸收了大量優秀人才,其中不乏希望中國繁榮富強並全力奮鬥的人士。而公開站出來反對專制的人,也是在從另一方面推進中國的民主進步和長治久安。一黨專制不能根除制度性的濫權腐敗,也就不能維護社會公正。專制政治是你死我活,而民主政治則是「你活我也活」。我提倡在中國儘快實現寬容,讓中國和平有序漸進地過渡到民主社會。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不是制度、不是金錢,而是寬容。妄圖借助暴力將所有不同的聲音消滅于萌芽狀態,只能建成恐怖社會、腐朽社會和動亂社會,絕不可能建成和諧社會。如果在中國能夠普遍做到:「我未必贊同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意見的權利」,並善於換位思維,那麼,建立人權自由、民主法治、公正均富的和諧社會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我建議,寬容妥協,首先從清華學人做起。具有各種政治和學術觀點的清華學人能夠共同歡度校慶,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清華學人立刻身體力行垂範天下,則清華必將為中國的全面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並進一步名垂青史!

「本是同校師生,相拼血濺屍橫」。我在臺灣聽了關於黃埔軍校的講座後,有感而發寫過一首詩,這是其中兩句。國民黨和共產黨初期的許多志士,都是富有理想的傑出才俊。兩黨為了各自的私利和理想,相互廝殺,殘害了中華民族的一大批優秀人才。希望黃埔的悲劇永遠成為歷史,不再重演。

現任中共總書記的清華學人胡錦濤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個觀念並不錯,但他希望借助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來鞏固一黨專制,這本身就違背了科學發展觀,而且也遠遠落後於五四運動時期的「科學「與」民主」觀。「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這是一個公理和常識。一黨專制必然導致特權腐敗,特權腐敗必然導致社會不公,社會不公必然導致社會動亂,社會動亂必然導致改朝換代。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不僅需要科學技術,也需要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100多年前的德國宰相俾斯麥早就看到這一點。他分析了在德國的中國和日本留學生情況以後說:「五十年後,日本必強,中國必弱」。因為他看到中國留學生都是學習科學技術的,而日本學生不僅有學習科學技術的,還有學習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學等社會科學的。當時的清朝政府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頑固堅持腐朽的專制制度。中共在這方面同清朝政府一脈相承。

清華大學希望在10年內成為世界上的一流大學。作為清華學子,我當然盼望母校早日達到這個宏偉目標。但我不得不悲歎地指出,如果不廢除一黨專制,不排除共產黨對學校的全面控制,這個目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世界一流大學最重要的特徵是「自由」,思想自由,學術自由,教學自由,以此激勵出師生的無比創造性。而如今清華的自由度比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都差了十萬八千里。沒有自由,清華充其量只可能多培養一些順從領導和專制統治者的「領頭羊,專家和權威」,成為腐敗的既得利益集團中的一部分。這對社會進步的益處是非常有限的。清華學人要勇敢地站出來,敢於挑戰專制、領導與權威,敢於捍衛自己和他人做人的尊嚴,不做順民和臣民,而要做對社會負責的公民。增添知識份子的骨氣,提升中華民族的氣節。

在決定國家前途的較量中,清華學人須承擔不容推卸的各種重要任務。我們要把「行勝於言」時刻作為座右銘。我們不僅要為推進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奮發圖強,爭創一流,還要為推進中國社會制度的進步而勇往直前。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推進民主,再造輝煌!

幾載水木趣,終生清華情!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七七屆學生費良勇

2012年4月5日寫於德國紐倫堡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