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風:參觀插管的熊不如訪問造瘻病人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2月19日訊】處於輿論漩渦之中的福建歸真堂藥業昨日於官方網站掛出公開邀請函,宣佈對外開放養熊基地。開放為期兩天,預計可接待總人數在100人左右。邀請函稱,「2012年2月16日,中國中藥協會向公眾發出了開放黑熊養殖基地的倡議。經本公司研究,並徵得中國中藥協會及有關部門的同意,決定2月22日、24日兩天為開放日。」(2月19日《新京報》)

歸真堂邀NGO參觀養熊基地,現場考察膽汁引流,無非是想證實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已經得出的結論:取膽過程「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自然、無痛,完了之後,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覺沒什麼異樣,甚至還很舒服」。參觀者會不會看到房書亭會長所描述的一幕?我想肯定會的。組織參觀這種形式,結果都是可想而知的,不要說無法和人類交流的熊,就是能說會道的人,照樣要你幸福就幸福。更何況,訓練得法的熊,都能在舞台上表演精彩節目呢。也許,參觀者看到的熊,比房書亭會長描述的更舒服、更快樂——如果黑熊知道客人走後會獎賞一罐蜂蜜的話。

說實話,歸真堂真的不必用這種人們司空見慣的證明幸福快樂的方法。在人們的生活經驗中,參觀考察之類看到的東西,未必都是真實的。歸真堂不就是要證明被插了引流管的黑熊活得很舒服嘛,何必去看不會說話的黑熊,去醫院訪問一下正在做造瘻手術的病人,問問他們是不是很舒服,不就明白了?人與人的交流想必更方便一些。如果做造瘻手術的病人感到很舒服,那就不要拔管子了,什麼時候感到身體不舒服,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擰一下,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

用熊被插管是不是感到舒服來說明問題,實在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因為這把一個相對深奧的醫學理論簡單化了。身體上長期插上一根導管是不是舒服,這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以此試圖說服看不得這種虐熊行為的人,永遠缺乏起碼的依據。不如乾脆闡明其中的利益得失,倒也符合當前某些為了賺錢什麼也不顧的企業行為。牛奶中可以加三聚氰胺,連人的健康都無所顧忌,為了獲得熊膽,黑熊受點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隨著「活熊取膽」爭議的深入,某些利益糾葛浮出水面。關於熊膽是不是不可替代的中藥材,2月19日的《中國新聞週刊》談到了這個問題:《中國人工熊膽研製30年無法獲批,牽扯利益太多》。其中指出:「活熊取膽的替代品『人工熊膽』的研製已經持續了將近三十年。和人工熊膽一起陸續進入研究的,人工麝香、人工牛黃、人工虎骨,上世紀90年代末都紛紛投產,人工熊膽難道一直沒研究出來嗎?」來自中國廣播網2011年6月25日的消息,一語道破了其中的隱情:《活熊取膽暴利暗藏隱憂,人工熊膽研製三十年無法獲批》。

1983年8月,「人工熊膽」項目正式立題,瀋陽藥學院(後改名瀋陽藥科大學)一批科研人員和遼寧省醫藥研究所(後改名為遼寧省醫藥工業研究院)共同參與。然而,在1992年之後的十多年中,課題組接到藥監局分別在92年、02年、05年提出的3次補充臨床試驗要求,研究一再進入難關。但這些「難關」並非全部是技術指標上的。2007年之後,項目組的老帶頭人楊澤民患重病去世,王永金在這幾年中給藥監局陸續寫了5封信,希望等來回音。批覆沒來,藥監局開了兩次會,項目組的人都很關注,然而等到的是「你們就別研究了」。為何別研究了?「藥監局新聞處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勸告』記者:人工熊膽粉的審批涉及的利益太多,最好不要關注」。就此看來,並非「人工熊膽」是否能替代天然熊膽,而是一旦「人工熊膽」替代了天然熊膽,就衝擊了活熊取膽暗藏的暴利。

既然如此,為何不用產業結構之類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活熊取膽開脫呢?這樣昧著良心賺錢的勾當也不是絕無僅有。商品房拔地而起,保障房挖坑待建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用「舒服」、快樂、幸福來說事,就更顯得冷酷無情。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