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獾基因譜出爐 癌症解密有望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2月17日訊】(中央社坎培拉17日路透電)澳洲科學家首度成功譜出當地瀕絕動物袋獾的基因組,並發現導致袋獾大量死亡的臉部致命腫瘤演變速度十分緩慢,替阻止袋獾走向滅絕帶來希望。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科學家今天表示,這項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期刊」(PLoS Genetics)的研究,可能有助解開人類癌症進化的過程。

因為卡通系列「樂一通」(Looney Tunes)中的躁狂角色塔斯(Taz)而爆紅的袋獾,屬肉食性有袋動物,體型有如小型狗。澳洲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上的袋獾所罹患的臉部腫瘤疾病,自1990年代中期被發現後,就對這個區域的袋獾族群帶來嚴重衝擊。

科學家認為,除非找到解決辦法,否則這種野生動物恐怕將在數十年內滅絕。

不過狄金(Janine Deakin)帶領研究人員譜出的基因圖譜發現,從遺傳學角度看來,這種腫瘤演變的速度非常緩慢,讓科學家更容易進行研究,甚至可能防止此一病變發生。

狄金並說,此外,這或許能替人類癌症演變過程,提供難能可貴的研究機會。

她表示:「研究顯示,袋獾臉部腫瘤惡化速度極為緩慢,因此我們能以此研究人類癌症。這有點像是放慢人類癌症演變的速度。」

她並說:「人類癌症擴散迅速,我們沒有機會探究當中的機制。不過在袋獾身上可以做到。」(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