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擎:柯達危機的一些啟示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20日訊】據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消息,美國柯達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已正式依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提出破產保護申請。

按相關規定,柯達雖然申請破產,但仍可照常運營,公司管理層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業務,其股票和債券也可以在市場繼續交易,但公司所有重大經營決策必須得到一個破產法庭的批準,公司還必須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報告。

不論怎樣,這足夠說明柯達面臨的巨大危機。這家企業的市值在15年間從300億美元蒸發至1.75億,今年1月,因股價低迷還面臨摘牌退市的危險,百年輝煌現遲暮跡象。

柯達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在其誕生後的100多年間,柯達公司有過佔據全球2/3的攝影產業市場份額的紀錄,擁有超過14.5萬名員工,柯達幾乎成了攝影的代名詞。重溫其百年史,我們能夠看到,企業這種社會組織如何深遠的影響人類生活,企業產品如何超越國家、民族,成為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柯達的處境讓人對一個「企業巨人」的現狀和命運而唏噓,也使人從中獲得啟示。

不論一個企業再怎麼輝煌,不論影響過多少人,都不是永遠興盛不變的,世界上有多少大牌企業,或已消散於歷史煙雲之中,或正在遭遇生存發展的各種尷尬,由盛而衰的臨界點一旦到來,往往註定不可逆轉的命運。

市場是公平的。優勝劣汰,這是市場競爭法則。柯達的現狀,主要與其在數碼時代失去原有優勢相關,膠片時代與世界消費趨勢已不相符合,柯達的彌補之舉又不具明顯競爭力。曾經的巨頭,滑落到市場的邊緣,市場無情,但正是因此,市場對所有企業展現一視同仁的力量,並具有活力。

法律、制度是平等的。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按法律制度來,企業不論大小,沒有特殊性可講。企業做大做強了,不表示它能夠受到特殊對待,更不表示它可以通過市場之外的其他力量來保駕護航,甚至脫離法律制度約束。在一個公正的制度裡,在平等的法律原則下,「百年企業」沒有免死金牌。

創新是永恆的,沒有退路。柯達曾經的榮耀正是因為創新開創了一個時代,從膠片向數字的轉型,同樣是創新帶來。一個企業只是拾人牙慧,跟著別人走,即使能在市場分一杯羹,也難有遠大前程。沒有創新,也就失去了支撐,沒有創新,被人超越只是遲早的事。

中國已是世界市場的一部分,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融入國際市場體系,觀察自身,一些問題尤其值得深思。我們有大企業,但少有百年的,企業生命週期短,缺乏具備國際影響的企業。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但有的企業不是通過技術、產品的先進獲得市場優勢地位,而是一開始就被賦予特殊地位,有的大企業面臨虧損,還能得到特殊保護,有的企業違法違規,法律制度的約束作用不明顯,這是需要解決的深層問題。

企業興衰,無論帶來怎樣的影響,作為市場現象,都屬正常。不要誇大其影響,也不應忽視其影響,在企業的起伏中,我們能感知它的生命力如何,也能感知其背後市場機制、國家制度的成熟與完備度如何。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