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共官媒裡尷尬的西方記者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18日訊】(新唐人記者白梅綜合報導)中共為了擴大所謂的軟實力,在其對外宣傳的媒體中高薪聘用了大量的西方記者。不過,這些記者卻並不看好他們為之工作的媒體,認為中共的對外媒體囿於官方操控,無法與西方媒體競爭。

1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譯報導《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披露了受聘於中共官媒的西方記者的尷尬處境。

西方記者「半心半意」的工作

據《法蘭克福匯報》報導,這些西方記者在碰到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相符合的報導時,往往"半心半意"地工作。

報導以化名羅斯(Andrew Ross)的編輯為例說,有的日子他只是"半心半意工作",例如2010年12月10日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日子。

羅斯說:「那一天在北京官媒工作的西方編輯態度相似,他們在編審文字時只讓它符合正確英文的最低標準。這是經常發生的,只要觀察一下中國媒體的過分民族主義文章就可看出,那些文章的英文幾乎都很糟糕,因為沒有人下功夫修改。透過那些半生不熟的標題,或者報導中的雙感嘆號就可以看出記者們工作的『半心半意』。」

文章說,像羅斯那樣在中共英文媒體工作的西方記者有數百名。中共從2009年起將對外媒體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大力擴建,起初沒有什麼訓練有素的求職者,由於西方報紙倒閉大量記者失業,中共官媒的高付酬有了吸引力。

「潤色者」的軟抵抗:「中國人不懂反話」

報導說,有的西方記者試圖用微妙的手段瞞過審查。 在《中國日報》工作的布拉德肖(Claire Bradshaw)說,「中國人不懂反話』。比如她在2011年9月加的標題是『美國宣佈報導佔領華爾街的’媒體禁區』,這個來自專制語彙的概念,給中共海外官媒《中國日報》帶來嘲諷。

文章寫道,「由於不可能就內容進行爭論,有些西方記者就另闢戰場,爭取獲得自我價值感。菲舍爾(Tim Fisher)幾乎憤怒地說:『我常常因為語法和他們爭論,因為他們自認為懂得更多。』他在語言上做過的改動,常常又被改回來。這位已經離開《環球時報》的美國人質問:『這是侮辱,究竟要我在那乾嘛?』 」

由於不能像在西方媒體中的記者那樣工作,中共官媒的西方記者被視為『潤色者』,文章稱這些『潤色者』的流動性很大,「《北京周報》的僱員斯圖爾特(Brian Steward )估計,平均逗留11個月。」

文章透露,中共官媒也寧願短期使用外國人,有一個不明說的規定,每個西方記者只聘用2、3年,最多5年。

斯圖爾特說,「這樣能不讓他們有太多的影響。」

被編輯部裏的中國同事隔離

該報寫道,在海外的中共媒體中工作的許多中國僱員以為自己可以成爲西方媒體的直接競爭者。但中共媒體中的西方記者卻不這麽看。為新華社工作的加拿大人凱勒(Jason Keller)說:「中國的記者都想像半島電視台(Al Dschazira)那樣一舉成名,但這注定會失敗。」因爲這些記者被制約在矛盾中:當他們想讓人信服時,自己卻受到「官方」控制。

大多數的中國編輯都迴避接觸西方同事,擔心會引起不必要的注意。英國人布拉德肖說:「我單獨吃飯沒有問題,但是與200人同處一屋,沒人願意坐你旁邊,感覺不好。」但她會悄悄上網與中國編輯交談。

報導指出,……中共的對外媒體想要改善與西方的交往,但在自己的編輯部裡就已經失敗了。

「起初許多人以為,中共的國際媒體攻勢會從內部改革這個制度。美國人菲舍爾在2009年4月《環球時報》創辦時加盟,他說:『我當時真的很振奮。』聘請時向他許過媒體會更開放的大願,他以為可以自己確定題目、建議規格、培訓當地同事,然而他的任務卻是修改糟糕的英文。現在他只能以自己的履歷多了一行而聊以自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