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外資是如何通過蒙牛威脅伊利的?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5日訊】日前的蒙牛致癌牛奶事件再次重創了中國乳業,讓正在艱難恢復的消費者信任再次降到冰點。網友戲稱,以前,中國人都知道「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現在,也許該把這句話改成,「只有致癌的牛奶才叫特侖蘇」。可以預見,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消費者寧可花幾倍的高價錢買外國奶,也不敢再相信國產奶,這對中國的乳製品企業和消費者來說,無疑是雙輸的局面。那麼,究竟是誰從中獲益呢?

我早在《中國式MBO》一書中就講過,蒙牛與伊利兩個企業的競爭,終於使中國人意識到保護本民族利益的重要性。「外資系的全部現金投資只有6120多萬美元,折合4.78億港元,上市後半年內外資系出手了2.6億股,回籠了近14億港元現金,這使外資系的投資早已賺得盆滿缽滿。」不僅如此,外資操控的蒙牛還要兼併伊利,實現更大的獲利。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果落入誰手?已成為今天經濟理論的最大問題。

內地三家最大生產商中,蒙牛和伊利雙方的掌舵人卻是恩怨糾纏,難分難解。蒙牛創辦人為牛根生。創辦蒙牛之前,牛根生任職伊利長達15年(1983-1997),期間曾出任伊利董事會之執行董事及生產經營副總裁,為伊利第二把手。

兩強相爭

據悉,1998年因被鄭俊懷排擠,送去北京學習,遠離伊利管理核心,牛根生因此毅然離開伊利。離開伊利之後,牛根生於1999年8月18日捲土重來,創辦蒙牛乳業,擔任董事長及總裁,與伊利交鋒。

創辦初期,蒙牛市場佔有率遠不及伊利,在蒙牛創辦後第三年(即2001年),伊利的全年乳製品零售總額為27.02億元(人民幣,下同),而蒙牛隻有7.24億元,為伊利當時的兩成七。但是,2002年卻是一個轉折點。

2002年10月蒙牛獲得以摩根士丹利為首的外資入股,籌得資金2,600萬美元,一年後外資又以可換股債券形式,再次注資3,500萬美元。獲得巨額資金後,蒙牛發展神速,2002年及2003年營業額分別錄得131%及144%升幅。2002年其市場佔有率已達伊利的四成二,2003年更達六成半,估計至2004年伊利的營業額為86.88億元,蒙牛則跳升至69.46億元,直逼伊利營業額的八成,威脅伊利乳業市場龍頭地位,而且蒙牛的資本投資額更在2003年首次超越伊利,意味蒙牛擴張持續。蒙牛其後在2004年6月在香港市場成功上市。

外資催谷

蒙牛的急速發展與增長,其實與外資有千絲萬縷的微妙關係。外資在2002年首輪投資中曾訂下投資條件,要求蒙牛一年內達到一個雙方設定的增長目標,否則牛根生便有可能要拱手相讓蒙牛控制權予外資,可幸蒙牛管理層在2003年已達到目標,稅後盈利有2.3億元,暫時保住了蒙牛的控制權。

但外資在2004年蒙牛上市前又與牛根生協議新的增長目標,據外界流傳,增長目標為2004年至2006年的盈利復合年增長率50%,即是說蒙牛在2006年的稅後盈利要不少於7.8億元,以此計算年銷售額要有138億元!

如果蒙牛不能達到協議的增長目標,蒙牛管理層便須讓予外資可觀的蒙牛股份甚至最終控制權。要獲取如此快速的盈利增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單靠內部增長難以達成,最快速的方法還是對外收購。

力求壯大

蒙牛有足夠財力進行收購嗎?根據蒙牛2004年招股書中列舉2002年年結的財務數據,蒙牛有現金15.5億元,長期負債為0.9億元,淨資產值有3.7億元,長期負債率為0.24%。現金雖然不算十分充裕,但負債率低,可以透過增加借貸進行收購。那麼,蒙牛有甚麼合適的收購目標呢?環顧中國乳業市場,其餘三間最大的生產商為光明乳業、三元集團及伊利。

1.光明乳業。光明乳業的2002年年底市值為40億元,營業額為50億元,年增長率為43%,稅後盈利有2.3億元,年增長率為39%,增長率甚為理想。然而,光明乳業的股權高度集中,頭兩大股東為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及上實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各佔31%股份,要成功收購,需要兩大股東中至少一個肯全數相讓股份。要達到這個目的很叉易。

2.三元集團。三元集團的2002年營業額為11億元,年增長率為11%,稅後盈利有0.6億元,年增長率十分偏低,只有3%,而股權更為集中,第一大股東北京控股已佔股份72%,根本不用考慮。

3.伊利。伊利的2002年營業額為40億元,年增長率為48%,稅後盈利有1.4億元,年增長率19%,頗為合理。而更重要的是伊利的股權十分分散,最大股東呼和浩特市財政局亦只持有14.33%的股份,其餘股東持股量都在5%以下。伊利2002年底的市值大約有30億元。以收購20%股權計,只需6億元資金便可控制伊利,收購難度是三家乳品企業中最小的。

牛吞之心

況且,牛根生是被鄭俊懷放逐出伊利的,心結難解,早有牛吞伊利之心。牛根生曾公開說:「蒙牛與伊利遲早會走到一起。」足以顯示牛根生並不隱瞞收購伊利的意圖。

1999年8月18日,牛根生創立蒙牛乳業,對伊利的中國乳業市場地位構成嚴重威脅。自從蒙牛創立之後,伊利的股價由約20元大幅下滑後,股價一直停滯不前,大部分時間徘徊在8元至14元之間。伊利的股價自1996年3月13日上市後一直跑贏大市,但是當蒙牛創立後,伊利股價則跑輸大市指數。由此可反映市場投資者憂慮蒙牛對伊利的威脅。

文章來源:《新浪》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