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蘆葦冒充鋼筋監管怎能鬆軟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1月4日訊】近年來,類似蘆葦冒充鋼筋的惡劣行為並非孤例。質量就是生命,無論是建築工程還是河堤工程,既是技術活,更是良心活。

去年12月30日晚上,江蘇泰州一男子在家門口倒車時,墜入河中不幸死亡。沒想到,這一撞居然揭開了泰州南官河河堤工程質量問題,本該用鋼筋水泥修築的堤壩,竟然使用了蘆葦稈做替代。

又是一起膽大包天的豆腐渣工程!如果不是失控的轎車撞破護欄,醜聞也許還不會敗露。從報導中可知,事發地南官河東岸住著上百戶人家,該堤壩的防護欄杆已經損壞很多,去年夏天類似的慘劇就已經發生過。生命猝然而逝,把罪責完全歸咎為防護欄也許有失客觀,但脆弱的護欄加速了無辜生命向死的進程,則是不爭事實。

這幾年,類似蘆葦冒充鋼筋的惡劣行為並非孤例。質量就是生命。無論是建築工程還是河堤工程,既是技術活,更是良心活,工程質量直接決定著人們的生命安全,每一起豆腐渣工程都是一顆不知何時引爆的定時炸彈,最終導致無辜生命或傷或亡。面對人命關天的大事,施工方為何敢於草菅人命?

一是有利可圖。用蘆葦冒充鋼筋,成本低廉,在利益驅動下,一些施工方便見利忘義,將公共安全視如兒戲。二是有機可乘。蘆葦冒充鋼筋,對這樣赤裸裸的造假,如果施工方出於利益共同體的需要不會自我舉報,監管部門呢?比如監理,一大職責就是「驗筋」檢驗鋼筋質量合不合格、直徑合不合尺寸等等。監管一旦失明,施工方自然有機可乘。

此外,施工方造假也與違法成本過低有關。依照國家《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像蘆葦代替鋼筋這樣的造假,一旦被發現必須全部拆除、改正,並處工程合同價款2%以上4%以下的罰款。這種處罰,對施工方來說是毛毛雨。只要不被發現,施工方就高枕無憂。從媒體報導看,施工方造假被吊銷執照的極少,責任人承擔刑責更是罕見。

當我們步行在橋上、徜徉於河堤,甚至安臥家中之時,也許危險正在襲來。草菅人命的工程不僅浪費了社會資源,更嚴重折損了公共安全,加劇了公眾的不安全感,這種巨大的心理成本正在降低公眾的生活質量、透支公眾的幸福指數。

文章來源:《京華時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