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潮撼中國 18大前中共憂心經濟變局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2月5日訊】(新唐人記者鄭毅綜合報導)最近,中國各地湧現新一輪的罷工潮,而這輪罷工潮與中國經濟放緩密切相關。與此同時,中共高層表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還沒有適應。分析認為,中共憂心在18大政權交接前,經濟變局引發的社會沖突,影響政權穩定。外媒分析,這是中共政府憂心經濟成長萎縮後果的最新跡象。

製造業萎縮 出口訂單銳減 工人罷工

12月3日,法國《費加羅報》在經濟版刊出一篇題為「中國再次受到罷工潮的震撼」的文章,報道了中國一些出口省份掀起的新一輪罷工潮。

最近的一次罷工事件觸及到經濟首都-上海。

最近三天來,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在上海的家用電器廠-赫比國際的數百名職工舉行罷工。赫比國際(Hi-P International)是一家為蘋果、惠普和黑莓製造商加工產品的分包商。這家電器廠面臨遷址問題,堵在工廠大門口的罷工人員揭露廠方大批解僱的做法,約有上千人將在獲得極少補助的情況下遭到解僱。據總部設在香港的捍衛勞動者機構-人權觀察披露,在與警方發生的衝突中,有多人受傷。

而在11月中旬,廣東南部省份又發生一次罷工行動。廣東東莞一家生產阿迪達斯、耐克和新百倫品牌鞋的製鞋廠爆發7千多名員工舉行的罷工,抗議減員和裁員。同一時期,深圳一家生產內衣的工廠的4百名工人也停產抗議。要求加班工時得到應有的報酬並取消一項旨在降低工人收入的計件付酬措施。

中共官方的11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 約50%的製造業出現了將近三年來的首次收縮。週四發佈的11月份PMI從10月份的51.4跌至49.0,跌穿了50這一擴張與收縮的分界線。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預示形勢還將惡化,目前工廠已經在減員、減少購買原材料和減產。

《費加羅報》記者分析:未來的幾個月,中國產品面臨訂貨單繼續減少以及成本上升的危險。滙豐銀行甚至認為,這一指數實際上已從上個月的51降為47,7。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2月5日的文章《中國:世界工廠的新難題》提到,中國製造業國內國際的環境已經失去優勢,世界工廠的地位正在受到多方面的撼搖。文章指出,中國出口工廠高度集中的南方地區,很多工廠都面臨減產減員的威脅。許多企業同時面臨工人因生產環境惡化和低工資不滿而有的罷工工潮。中國作為過去被譽為安靜的世界工廠已經不存在了。

中共憂心經濟變局誘發抗議浪潮沖擊政權

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上週五在北京出席“全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座談會時,向中共省級幹部發表講話承認,中共政府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

他說,面對市場經濟的所謂負面影響,中共政府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備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這也是北京正面臨的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分析認為,周永康這番談話凸顯出,中共政府對經濟趨緩及其可能造成的社會動蕩,日益感到不安。

《費加羅報》也指出,出於對前景的憂慮,北京在採取經濟措施的同時,向地方政府下達指令,要儘快緩解社會不滿情緒。整個國家將在2012年迎來最高領導層換屆之際,目前的當政者不能允許發生大的社會動蕩。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製造業這一輪大滑坡絕非局部問題。英國《金融時報》12月2日以《「世界工廠」透不過起來》為題報道了沿海省份一些出口企業所處的困境,記者引用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的話說,「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清晰地傳達了這樣一個資訊:中國製造業出現了整體的、正在加深的收縮」。

有報道指出,長期以來中共政府推行的以透支生態資源和犧牲勞工權益換取製造業短期表面繁榮的政策走到了盡頭,諸如國富民窮、勞工權益問題、社會福利問題、貧富惡性分化等社會矛盾已經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臨界點。

深圳勞工維權人士劉開明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工人們的不滿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中國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增長和人民沒有多大關係。掙的錢去造原子彈,去買美國國債,去救歐洲。開奧運會、大運會、世博會。但是人民沒有錢,所以經濟發展在中國跟人民沒有關係。民眾越來越認識到這個問題,就越來越危險。」

他指出,「我覺得現在到處都是火山。中國現在就像魯迅以前說的,地火在地下奔突。什麼時候會爆發,這個點在哪裡,我們並不知道。應該說目前到處都是點,只需要一個契機。」

相關視頻新聞:【禁聞論壇】各地罷工潮不斷 凸顯社會矛盾加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