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出訪緬甸 緬中關係漸淡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2月4日訊】新闻周刊(298)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抵達緬甸,對緬甸進行了50年來級別最高的訪問,克林頓的此次訪問標誌著緬甸在50年的政治孤立後重返國際社會,也昭示著緬中關係將出現淡化。

希拉里此行緊跟在美國總統奥巴馬決定加強與緬甸的聯繫之後,是1962年緬甸軍政府上臺後美國高官的第一次訪問, 在三天的行程中,希拉里會晤了各方領袖。緬甸在過去五十年軍政府的統治下,一直採取獨裁政策,被認為是與中共緊密結盟的強權政府。因為踐踏人權和鎮壓民主,被西方國家制裁,一直在國際社會處於孤立。

今年三月,緬甸選出新總統登盛,他採取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釋放了6000名政治犯,解除了對民主領袖翁山蘇姬15年的監禁,與反對派展開對話,放鬆國內媒體和互聯網的管制,並叫停了中共參與的大型水電項目。

希拉里的訪問被認為是對緬甸新政府一系列民主舉動的正面回應,她在訪問中評估美國對支持 緬甸民主改革、促進人權和全國和解方面所能作出的承諾, 並敦促新政府停止與北朝鮮的軍事交易。

希拉里:「民主是目標,從一開始就是目標,但我們知道緊隨它的是一條很長很困難的途徑,我們今天確實看到了開端。」希拉里表示,如果緬甸繼續民主進程,美國可能會解除對緬甸的制裁,並將支持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緬甸的援助評估。

希拉里:「美國希望成為緬甸的夥伴,我們想和你們一起合作,進一步深化民主。「12月1日,希拉里首次會見翁山蘇姬,向翁山蘇姬轉交了歐巴馬總統寫給她的親筆信。並與她共進晚餐。

希拉里鼓勵緬甸繼續民主 改革,並表示如果能夠持續改革,美國將提供對緬甸的更多援助,並可能派駐大使。 但希拉里同時也表示,在一些政策沒有扭轉之前,美國不會停止對緬甸的制裁。

奥巴馬和希拉里近期在亞太地區進行了一系列外交訪問,對美國長期盟友和北京同時釋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沒有打算讓步於中國在亞太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希拉里的緬甸之行不僅是在緬甸政治局勢鬆動之後前往那裏支持民主運動,也是為了削弱中共的勢力。

中共媒體《環球時報》稱,中國在亞洲的牆角似乎正被美國一個個挖掉緬甸同中國關係過去一直很密切,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自緬甸軍政府掌權以來,中共政府一直是其靠山;尤其是1988年,緬甸軍方因為殘暴鎮壓民主示威運動,受到大多數國家的制裁和孤立,但一直得到中共政府支持。

澳大利亞《悉尼晨鋒報》報導,事實上,緬甸軍方並不希望緬甸成為中國政府的衛星國。中共在緬甸投資的大型水電項目也引發當地民怨,今年9月底緬甸政府宣佈,「為了尊重民意」,決定停建在緬甸北部地區由中國投資興建的密松水電站。

緬甸政府的這一宣佈令中國當局措手不及。據BBC報導,希拉里訪問緬甸前,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8日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緬甸國 防軍總司令敏昂蘭。

趙培:「在美國國務卿訪問緬甸之前的28號,習近平會見了緬甸的二號人物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中共是試圖扳回來外交上的頹勢,也反應了中共對美國的亞太外交的恐 懼。」趙培:「中共與美國無法在亞洲共存的本質是獨裁與自由價值觀的衝突。緬甸文職政府這次也是民主轉向和遠離中共同時發生的。

緬甸的民主轉向表現在釋放政治犯和修改政黨註冊法:它的遠離中共表現在密松電站的停建上。美國國務卿訪緬是對緬甸政府民主轉變的一個正面回應,如果緬甸進 一步走向自由,西方取消對緬甸的制裁也會很快發生。」

日本《產經新聞》表示:緬甸於中國漸行漸遠,對中共政府來說不但是失去了一個重要盟友,而且意味著先前的投資付諸東流,中共政府將被迫全面改變對亞洲的外交政策。

新唐人記者姜禹、吳劍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