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亞洲有再祭振興案空間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1月22日訊】(中央社台北22日電)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亞洲絕大多數的國家仍有空間進一步祭出財政振興措施,以保護經濟免於受到歐債危機衝擊。世銀並警告,歐債惡火愈燒愈熾,可能「嚴重」衝擊亞洲國家。

據彭博報導,世銀今天公布最新「東亞暨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指出,開發中東亞國家─日本、香港、台灣、南韓、新加坡與印度除外-今年成長率將達8.2%,明年為7.8%。

歐債野火燒不盡,美國經濟也搖搖欲墜,全球再度陷入衰退風險升高,亞洲決策官員如今轉而聚焦捍衛成長,暫停打通膨,澳洲與印尼本月連袂降息,菲律賓10月則祭出財政振興措施以提振景氣。

世銀指出:「投資人依然低估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失序重整的可能性。如果情況無力回天,歐洲恐再陷衰退,歐債危機透過貿易、金融流動、匯款與消費者及投資信心等渠道,將對新興東亞經濟體造成重創。」

世銀指出,歐洲將啟動新的資本規定,影響所及,歐洲銀行業可能減少在亞洲借貸,所幸絕大多數的東亞國家享有巨額儲備與經常帳順差,將足以力抗新一輪金融壓力的衝擊。

總部位在華盛頓的世銀指出:「今年上半年銀行信貸流動依然持穩,如果歐洲銀行業者開始去槓桿化,恐將存在重大風險。」

世銀指出:「即使歐債問題迎刃而解,歐洲銀行業者仍需去槓桿化,影響所及,將減少對新興市場借貸。」

世銀指出,在2008年中至2009年第一季為止,跨國銀行業者減少對東亞業者的放貸,減少額度將近360億美元。

世銀報告指出:「類似程度的衝擊意味著將有超過300億美元資金外流,將限制民間部門借貸。」

世銀指出,歐洲銀行業在新興東亞國家的未償貸款將近4270億美元。

新興亞洲國家9月相繼感受到歐債危機的威力,新興亞洲國家貨幣兌美元連袂挫貶,迫使亞洲各國動用部分外匯準備以阻升本幣。

世銀認為,亞洲國家擁有巨額外匯準備,「若要抵抗進一步的衝擊將是綽綽有餘。」

世銀指出,截至今年中,東亞國家的外匯準備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比重中值達50.4%,足以支應8.9個月的進口。

世銀指出:「如果成長面臨進一步負面衝擊,或是在極端的情況下歐債問題步上失序重整一途,亞洲決策官員有望延後進一步收緊政策,並準備採取因應對策。」

在中國大陸方面,世銀表示,大陸的貨幣環境「依然寬鬆」,必要時仍有進一步祭出財政振興措施的空間。(譯者:中央社趙蔚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