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中華瑰寶 玉器魁首玉禹山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1月21日訊】製作于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6年)的「大禹治水」玉山,是中華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送路最長,花時最久,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被譽為中華玉器中的「魁首」。

玉禹山

「玉禹山」置於嵌金絲褐色銅鑄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為名貴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大禹治水」底座高60厘米,玉山高224厘米,寬96厘米,重達5350公斤。青白玉的晶瑩光澤與雕琢古樸的青褐色銅座相配,更顯得雍容華貴,互映生輝。「玉禹山」卓立如峰,峭壁崢嶸,瀑布急涌,古木參天,聚集著鑿山導水的勞動大軍,玉師以剔地起突的雕琢法,巧妙地結合材料的原有形狀,靈活安排山水人物,在山巔浮雲處,還雕成一個金神帶著幾個雷公模樣的鬼怪,彷佛在開山爆破。

「玉禹山」工程浩大。玉山底座為嵌金絲山形褐色銅鑄座。此玉山由當時兩淮鹽政所轄的揚州工匠雕鑿製成。大塊玉料從新疆和田密勒塔山運到北京后,乾隆皇帝欽定用內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圖》畫軸為稿本,由清宮造辦處畫出大禹治水紙樣,由畫匠賈全在大玉上臨畫,再做成木樣發往揚州雕刻。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發往揚州,至乾隆五十二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時間。乾隆五十三年乾隆帝又命宮中造辦處如意館刻玉匠朱泰將乾隆御制詩和兩方寶璽印文刻制在玉山上。

玉山的正面刻有乾隆皇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寶」方印,下部還有長篇御詩及注文。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題材取自我國上古傳說,當時整個中華大地洪水泛濫,為了讓人們能過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表現出他的聰明才智;大禹一去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是後世學者所推崇的一種精神。

大禹因治水成功,成了民眾心目中的英雄。舜在挑選繼承人時,自然就選中了禹。經舜舉薦,禹成了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製作這樣一個巨型玉雕,乾隆有其以大禹的事迹自勉的含義。

乾隆以愛玉藏玉著稱,他還親自過問宮廷造辦處工作的諸項事宜,督導了多次大型玉雕的琢制工程。在乾隆三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三年短短二十來年中就製造「秋山行旅」玉山、「南山積翠」玉山、雲龍玉瓮、大玉瓮、「大禹治水圖」玉山等數件千斤以上的大型玉雕。這無疑標志著清代玉雕的高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