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中共有可能對周邊國家動武嗎?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1月11日訊】近期不時有中國大陸應當對周邊國家動武的言論浮現。9月27日,代表國內鷹派聲音的《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當前是在南海動武的良機》,作者是所謂民間智庫「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的分析師龍韜。作者在文中說:「南海地區現有一千多口油氣井,中國沒有一口;南沙群島有四個機場,沒有一個是中國大陸的;中國也沒有其它重要經濟設施。戰爭一起,勝負先不說,南海必將成為一片火海,那些聳立在南海的鑽井平臺將成為熊熊燃燒的火炬」。

10 月25日,同樣是《環球時報》又發表評論,指中共當局在南海必要時當「殺一儆百」,而在南海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國家要對「響起炮聲有思想準備」。隨後,在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出訪亞洲期間,《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亞洲的焦慮》,表達了對中共軍方在這一地區採取更咄咄逼人姿態的擔心。

那麼中共真有打仗的意圖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明確,應當怎樣判斷一國的軍事意圖。兵者詭道,尤其是專制國家的軍事透明度極低,政治聲明一貫不可靠。因此從經驗出發,判斷其軍事意圖首先要看其軍事力量發展的結構。中共一再宣稱中國是「和平崛起」、不對其它國家構成威脅、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但其軍事力量正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變化,攻擊性力量迅速成長,遠程的兵力和火力投送能力(power projection)成為解放軍致力追求的目標。判斷武器屬於攻擊還是防禦性質的標準很簡單,就是看它作用的距離;還有看它是用來打別人的、還是用來防止被別人打的。中遠程彈道導彈、長程巡航導彈、具有超遠程續航能力的核動力潛艇、經過AIP(水下免空氣發動機)改造的常規動力潛艇、隱形戰鬥機、航空母艦都是典型的攻擊型武器,而這些正是中共軍備清單上的優先項目。網路戰和外太空武器的作用距離更是達到全球範圍,這也是中共近十年來重點發展的領域。但另一方面,臺灣採購的「愛國者III」型反導系統,是用來攔截敵方飛彈的,不是用來打別人、而是用來防止被人打的;計劃採購的F16C/D型戰機僅以陸地空軍基地為依託,作戰範圍有限。因此臺灣的軍事意圖和它的政治聲明是一致的,奉行的是防禦性的政策;而中共的軍事意圖則和其政治聲明不一致,體現出攻擊性的意圖。

其次是要看一國的實際軍事部署態勢。仍以臺海為例,中共的政治聲明是致力於兩岸的交流,推動祖國的和平統一。但是在與臺灣海峽相望的東南沿海部署了上千枚中遠程導彈,這是典型的攻擊型態的部署,體現出強烈的戰爭威脅意圖。

從這些角度看,中共在亞洲體現出咄咄逼人的氣勢,與其「愛好和平」的宣言大相逕庭。那麼中南海的決策層是否真有近期對周邊國家動手的意圖呢?

客觀地看,中共雖然致力於發展「遠程投送」能力,但其近期的實際能力非常有限,除了戰略導彈部隊之外,它的軍事能力的實際投送距離大概只有幾百公里,而且只有一、兩個旅的規模。雖然海、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得到的投資增長很快,但是相對其它軍事強國而言,中國大陸的陸軍比例還是太高,維持龐大的常規陸軍佔用了太多的資源,預計當局接下來會進一步削減陸軍的規模,而裁減下來的人員一部份會被編入用於「維穩」的安全部隊——武警。如果中共貿然對周邊國家動手,造成周邊安全形勢急劇變化——其它大國的介入增加、周邊國家形成針對北京的軍事同盟,而中共本身的軍事能力在一段時間內又無法在自己家門口形成壓倒優勢,將在政治和外交上造成極被動的局面,進而影響到國內政治。

其次,假如中共想動手,和誰動手呢?東邊的日本是啃不動的硬骨頭。無庸置疑,日本雖然只具備有限的軍事力量(由於沒有中遠程導彈、沒有核動力潛艇、沒有航空母艦為其海軍提供遠洋的空中保護,日本的軍事投送能力也非常有限),但是攻雖不足,守卻有餘。在其陸基航空兵能覆蓋的範圍之內,日本海空軍的戰力不輸給任何一個世界軍事強國。和東南方的臺灣開打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中共的對臺政策非常明確——以經貿交流開道,以輿論和媒體滲透跟進,以政治談判繼之,以武力威嚇為後盾。務必使臺灣人感到一方面想要得到經濟上的好處就離不了大陸,另一方面又感到不與中共合作就會大難臨頭,從而通過輿論和選票向其政治領導人施加壓力,跟隨中共設計的路線前進。所以近期內並無向臺灣動武的實際需要和理由。

剩下的就是南海,但正如筆者之前所分析的,南海問題已錯過了軍事解決的時機。如果南海問題真的存在軍事解決的可能性,時機是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90年代初。當時是冷戰末期,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脅是華約和北約兩大軍事陣營的對峙,隨時都有爆發核大戰的危險。南海在當時的世界戰略格局中,實在是一塊邊緣化的地區、重要性不高。然而世易時移,當今經濟的全球化使得海上航運安全的重要性前所未有提高,南海作為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事關全球的經濟安全。同時蘇聯的崩潰使得俄國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下降,而中美關係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國周邊的地區政治在全球的重要性驟升。現在已不是說應該避免南海問題國際化,而是南海問題已經國際化,這是一個需要面對的現實。

對中南海的中共領導層來講,其軍事力量的價值在於是一把舉起的劍——蓄勢而不發。一旦付諸實用,反倒沒那麼有價值。即使付諸使用,也不可能大刀闊斧地痛快打一仗,只能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但也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國際和國內政治的複雜變化。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旦戰爭開打,取勝就成為最重要的「國家利益」,其它問題的重要性就會被擱置,相應的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分配就要調整。對中共來講,當前第一優先的是確保「十八大」權力交接的順利進行,是尤其「求穩懼變」的時刻,連國內的經濟調整都會極其謹慎,更何況對外挑起戰爭?

如果中共高層在這個時候真有意對周邊國家動手,那應該算是極其意外了。

文章來源:作者本人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和評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