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煥:企業主落跑源于實業夢破滅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0月27日訊】當全國都沉浸在救與不救溫州的討論時,10月22日人民網的報導卻指出,義烏溫州某些企業主早早就為自己鋪好了「落跑移民之路」。有些企業主拿實業做抵押,在國內銀行貸款然後去海外投資移民;也有些企業主早就把資產通過各種路徑轉移到海外,只等著時機宣告破產。「身邊很多老闆都正在走移民的程式,當銀行貸款和債務達到一定數量時申請破產,就可以規避一切責任。之後,把國內的爛攤子留下,直接去加拿大定居。」用實業抵押取得銀行貸款,用從銀行帶來的錢組團海外購置房產,再通過可以逃脫進出口核銷的預付款及離岸公司傭金等科目轉移部分資金,如今很多的義烏老闆名下基本都已是空殼子。

專欄作家、時評作者魯國平則在微博中寫道:浙商研究會副會長李建華在微博上發佈資訊稱,「浙江有關部門統計:全省1000萬元註冊資本以上的企業主,有24%辦完國外移民手續,正在辦理的有32%。實際上有一半以上的浙商已經不是浙江人!」

儘管大多數企業家移民未必牽涉到騙貸或假破產問題,但在這個危機重重的環境下,企業家移民無疑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監督,也更應該引起這個社會的反思。義烏、溫州一帶企業家移民現象,只是整個中國的一個小小縮影,當代中國的「上層逃離中層墜落底層淪陷」,早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也有人說是「上層茫然中層困惑底層無奈」。

江浙一帶,是改革開放以來草根創業最活躍的地區,甚至可以說是當代中國商幫的發源地。他們最早接觸市場經濟和現代金融體系,原本也是最知道信用之重要的一個商業集群,為什麼今天會如此分裂和崩潰?融資難、用工荒、成本高,固然是今天許多民營企業困境的一種表現形式,但這也僅僅是淺層表現形式。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無處不在的行政壟斷、極不穩定的政策環境,一點一滴地在吞食著民營企業家的實業夢想,這不僅使他們的財富安全難以保障,甚至連基本的穩定經營都無法實現。政策一會兒收,一會兒放,一些抵抗能力比較弱的企業、甚至也不乏一些大企業,就在這樣的收收放放過程中灰飛煙滅了。

說實話,我們現在有一些靠出口補貼才能生存的中小製造企業關停,未必全是壞事,因為它們通過犧牲環境和壓低工資實現低附加值的外向型經濟增長,事實上是犧牲國民補貼外國消費者,得不償失。

但在這些企業自我升級和轉型過程中,卻遇到了無處不在的天花板。根源就是行政壟斷。土地、礦藏等的壟斷,使社會富餘資金不是流向房地產,就是流向消費品。今天的中國比中外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缺乏給多發貨幣洩洪、給先富階層保值增值的財富通道,亦即老百姓的財富倉庫缺乏。同時,大量行業的行政壟斷也像玻璃門、無形天花板一樣阻礙了中小製造企業的轉型升級,使它們不能夠順利向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等高端服務業、石油、礦產等資源性行業,以及資訊等高科技產業進軍。

今天的「溫州困局」,實際上是中國實業夢想破滅的體現,不從根本的體制機制上破釜沉舟大力改革,重提解放中國的實業夢想、解決中國的生產力,怎麼「救」溫州,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著痛癢,無濟於事。留人靠留心、留夢,靠打擊騙貸和假破產,也是防不勝防打不勝打,因為這不是溫州一時一地的事,而是全國普遍面臨的問題。而那樣的移民潮,卷走的不光是企業家們自己辛苦打下的家業,還有普通民眾辛苦打下的家業。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